曆史悠久,療效卓著的一些中藥,總有一些動情傳奇的記載或說法,當歸也不例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正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之旨相同。崔豹古今注雲:古人相贈以芍藥,相招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這真是:當歸無情卻含情,養血調經煥激情;爆發深情情更切,信守真情正歸時。
當歸亦是最早用於保健與醫治疾病的中藥之一,《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中品。所謂中品,是指治病與補養兩可的中藥,當歸是補血之珍品。當時尚有乾歸、山蘄、文元等別名;又因其根似馬尾,故有馬尾歸的異名;還因主產於甘肅隴西秦地,故又有“秦歸”的稱謂。
當歸是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商品均為栽培品。甘肅岷縣、武都、漳縣、成縣、文縣等地生產的當歸氣香肥潤,形似馬尾,質量最好,是著名的地道藥材。四川及雲南少數地區亦生產當歸。
市場上最常見的當歸
當歸藥材——當歸藥材商品等級基本上以支重來分等,共分五等。
(1)全當歸:全當歸根的上部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支根稱“歸尾”,全體稱“全歸”。全歸呈馬尾狀,長15~25厘米,外皮細密,黃棕色至深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裂隙;根上端膨大鈍圓,有殘留葉鞘及莖基,下部有支根濃鬱香氣,味甘、辛、微苦。
歸頭藥材商品等級分四等。
(2)歸頭:歸頭實際是去除了支根的主根部分,因已撞除了外皮,故表麵粉白或黃白色。
當歸飲片
(1)當歸片:當歸片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外表黃棕或棕褐色;切麵皮層厚,黃白或淡黃棕色,有棕色油點;皮層內有一圈黃棕色環,叫形成層;環內為木質部,色較淡,具放射狀紋理,似菊花心。氣香特濃鬱,味甘、辛、微苦。在臨床應用上尚有分歸頭片、歸身片、歸尾片及全當歸片。
(2)酒炒當歸片:酒炒當歸片切麵略顯焦斑。
補血第一藥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主要用於以下病證。
1.血虛諸證——當歸是補血第一藥。凡血虛病證均常用,其基本方劑就是以當歸為君藥的四物湯。
2.婦科諸證——包括血虛血瘀,表現為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腹痛等。當歸是治療婦科諸病的聖藥,大部分婦科良藥的配方中都有它的影子。
3.虛寒性腹痛,血瘀的胸痛、脅痛——包括肝炎肝區痛、冠心病心絞痛。
4.跌打損傷,癰疽瘡瘍,風寒痹痛
5.血虛津虧,腸燥便秘——包括久病陰血虧虛的大便幹燥;年老津虧,大便虛秘,常與肉蓯蓉、火麻仁等藥配用。
當歸治病方
1.四物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歸10克,熟地黃、生地黃各12克,川芎8克,白芍12克。水煎服。具有補血調血的功效。用於衝任虛損,月經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時發疼痛;妊娠胎動不安,血下不止;產後惡露不下,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2.生化湯(《傅青主女科》)——全當歸20克,川芎9克,桃仁6克,炮薑2克,炙甘草2克。清水加黃酒煎服。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功效。用於產後血虛,寒邪乘虛而入,寒凝血瘀,停留於胞宮,而致惡露不淨,小腹冷痛。
3.當歸紅花湯(《簡便方》)——當歸尾、紅花各9克,水煎。先以京墨磨汁服,次飲上述煎液。用於月經逆行(倒經),從口鼻出。
4.當歸黃芪芍藥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歸9克,黃芪6克,酒炒白芍6克,生薑5片,水煎溫服。用於產後自汗,壯熱氣短,腰腳痛不可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