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時候,神農氏到神農架山裏采藥,一不小心跌倒在地,在他剛要爬起來時,忽然發現翠綠的林下草叢中,有一棵獨特的植物:別的植物都有綠色的莖、葉,它卻是圓圓的赤褐色的獨莖稈,稈上連一片綠葉都沒有,就像一支箭插在地裏。於是,神農氏伸手拔起,帶出淡褐色的紅薯樣的東西(天麻的塊莖)。他帶回去煮了吃,發現這種獨特的植物能治很多病,於是,他就認為這是神仙遺留的東西,於是取名叫“神箭”、“赤箭”。
關於這個傳說,連明代的大藥物學家李時珍也深信不疑,他探索了天麻的藥用價值,遺憾的是他也未能揭示天麻的生長規律,仍說天麻是“此物天賜,為仙人行跡失掉纏足之麻……”因此,千百年來,天麻頗具神秘色彩。
天麻,在《神農本草經》中,亦列為補益上品,當時稱為“赤箭”;到宋代,正式稱為“天麻”,而“赤箭”是指天麻的莖苗,兩者分開。天麻在古代,尚有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離母、合離草、鬼督郵等別名;現在有“明天麻”的稱謂。
天麻野生變家種
天麻的藥用部分為塊莖。天麻商品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一直依賴野生資源,因此,產品少而不穩定,所以價格昂貴;70年代以後,我國科學家經多年研究後,成功地將天麻由野生變家種,現在家種天麻已成為商品的主要來源,市場上看到的天麻塊莖肥厚,大小塊均一者,基本上都是栽培品;而大小不一,看上去不是很好看的,倒是野生天麻,價格也較栽培品高。
天麻由野生變為家種,是經我國科學家經過多年艱苦卓越的研究,才獲得成功的,它的研究成功,不但解決了天麻藥材2000多年來一直依賴野生來源的問題,完全改變了天麻奇貨短缺難尋的局麵,而且使眾多栽培天麻的藥農脫貧致富。多個地方栽培天麻的藥農,為了感謝這些科學家,他們自發地在當地為那些科學家塑肖像,以資銘記。
天麻這種植物由野生變為家種,真的那麼難嗎?是的,很難。天麻是種子植物,但它沒有能製造營養物質的綠葉,又沒有能吸收營養物質和水分的根,等於不吃不喝。並且天麻的種子小得驚人,每一個果實內含種子達2萬~4萬粒,每粒種子長僅0.5~1毫米,直徑0.1~0.2毫米,單個種子用肉眼根本看不清,人工很難收集。藥農有俗語雲:“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種,凡人采挖”,可見自古天麻家種之不易!為什麼天麻能正常生長,而且能傳宗接代呢?總有一種東西養著它,或互相養著。
科學家經過反複研究,搞清了與天麻共生的是一種叫密環菌的真菌;接著搞清了這種密環菌的生物學特性、在自然界的分布、與天麻共生的條件,以及天麻的繁殖方法、條件和密環菌接種到天麻的個體上等一係列關鍵問題,最後成功地栽培出了肥大的天麻。現在栽種天麻,已不為難事,很多地方都能栽培了,喝水不忘掘井人,廣大栽培天麻的藥農敬仰那些科學家,理所當然!
哪裏的天麻質量好?
天麻基本為栽培一年收獲,春季收獲者為“春麻”,初冬到早春未萌發前采者為“冬麻”,冬麻質較優。
野生天麻廣泛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陝西、湖北、甘肅、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廣西、吉林、遼寧等省區的山地;其中貴州西部、四川南部及雲南東北部所產者為著名地道藥材,質量尤佳。
家種天麻近來發展迅速,主產於陝西城固、勉縣、寧強、鎮安、商州等;安徽霍山、嶽西、金寨;四川通江、廣元;貴州錦屏、務川、德江、都勻、安順;湖北鶴峰、恩施、勳西、鄖縣、竹山、宜昌;河南西峽、桐柏、欒川;吉林撫鬆,遼寧新賓等地。
市場上最常見的天麻
天麻藥材經切成薄片,即為天麻的中藥飲片,再沒有別的加工。但天麻有野生品與栽培品之分,栽培品又有“冬麻”與“春麻”之分。天麻商品等級分級,一般按照1000克有多少支來分等。
定“風”神草
天麻的地上莖全株都不含葉綠素,單一直立,宛如箭杆,具有神奇的定“風”功效。藥諺雲:“赤箭鑽天,有風不動能定風,無風自動可驅風。”風,在中醫指的是一種引起疾病的病邪和發病的病因,它與寒、暑、濕、燥、火合稱六淫邪氣。風邪的特點,一是“善行數變”,遊走不定的病證和發病急驟、病變快速的病證,都是風邪所和發病急驟、病變快速的病證,都是風邪所致,如風濕痛遊走不定,風疹出疹、消退聚變,中風突然昏迷等。二是風盛則動,如眩暈、抽搐、強直等有“動”的特征,外感內傷疾病中均可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