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定“風”神草——天麻(3 / 3)

2.天麻沙鍋魚頭(民間食療藥膳)——胖頭魚頭1個(約500克),天麻15克,其他配料有:肥肉50克,淨冬筍30克,熟火腿30克,水發口蘑30克,油菜心30克,鮮湯1500克,香菜、蔥絲、薑絲、料酒、味精、米醋、胡椒麵、精鹽等適量。將魚頭洗淨,放入七成熱油中炸上色;鍋中放入油燒熱,入蔥薑炸出香味,放入肥肉煸炒,烹入料酒、米醋,再入其他調料;把魚頭、天麻片、冬筍片、火腿片、口蘑片放入鍋中燒開,打淨浮沫,加蓋小火燉30分鍾,加入油菜心,再燉5分鍾,撒上蔥絲及香菜即可。具有平肝息風,滋陰安神的功效。

3.天麻鉤藤白蜜(《中藥材養生手冊》)——天麻20克,鉤藤30克,全蠍10克。先將天麻、全蠍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加鉤藤煮10分鍾,去渣,加白蜜調勻,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息風止痙,通經活絡的功效。用於中風後遺症,肝風內動,口眼歪斜,頭暈頭痛;或手足顫動等。

4.天麻蒸豬腦(民間食療藥膳)——天麻10克,豬腦1隻,生薑、精鹽、味精、化豬油適量。將洗淨的天麻、豬腦放鍋內,加清水適量及上述調料,置鍋中隔水蒸熟。每天1劑。具有祛風鎮痙,鎮靜,止痛的功效.用於肝虛性高血壓見眩暈眼花,頭風頭痛,動脈硬化,耳源性耳聾,神經衰弱,中風後遺症的食療。

選用天麻的小竅門

選購天麻商品以個大、質重、堅實,上有“鸚哥嘴”,色黃白,無空心,斷麵角質明亮者為佳,即俗稱“明天麻”為上品。

冬麻與春麻比,冬麻品質優於春麻;野生品與栽培品比,野生品質優於栽培品;以產地論,貴州產天麻為上品,其次為漢中、川東及鄂西所產,東北產者較次。

貯存天麻,主要是防黴變及蟲蛀。所以貯存天麻,要充分幹燥,並貯存在能密封的壇罐中。

天麻的用量:煎劑,3~9克;研末服,每次1~1.5克;食療適量。

天麻在采收時,將采挖到的新鮮天麻塊莖用硫黃熏10~12個小時,再曬至七八成幹,壓扁整形,這就是天麻藥材。用硫黃熏的目的是,一為防蟲防黴,經硫黃熏過的藥材一般不易生蟲發黴;二是色澤好看。但是,硫黃有毒,藥材經硫黃熏蒸,一般多少會有些硫黃的殘留,所以天麻買回家後,要攤曬一下,並在吃前,用清水漂洗一下,這樣才會將殘留物除去。

服食天麻無多禁忌。但有報道,偶有天麻及天麻製劑過敏反應及中毒的發生。主要引起蕁麻疹藥疹、過敏性紫癜;大劑量燉服天麻有致急性腎衰竭及昏迷。所以用時也要注意,不能過量服用。

幾種常見的天麻偽品

前些年,當天麻奇貨短缺時,曾有多種偽品,現在由於天麻由野生變為家種,因此偽品也少見了。要辨別天麻的真偽,首先要認得真品,再次重複真品天麻的特點:壓扁微彎長橢圓,表明黃白細環紋,頂有鸚嘴紅小辮,底有凹陷肚臍眼,切麵角質半透明,味甘微辛氣特異。

天麻的偽品,大概有如下幾種:

(1)紫茉莉科紫茉莉的根經加工而成:無整齊的環節,頂端是長短不一的莖基痕,莖基痕明顯,底部不會有凹陷的“肚臍眼”。味淡,有刺喉感。

(2)菊科大理菊的根經過加工而成:無明顯的環節,表明有明顯不規則的縱溝紋;頂端有明顯的莖基痕,頂部和尾部均呈纖維狀。質硬,不易折斷。

(3)菊科羽裂蟹甲草的根莖:有鮮品和幹貨。因為是根莖,所以有明顯的環節,頂端有殘留的莖基,不會有“紅小辮”或“鸚哥嘴”,底亦無“肚臍眼”。鮮品或未蒸過的幹品縱切,呈隔片狀,在西南一些旅遊地常有這種偽品,特別是鮮品,常以天麻的名義出售。

(4)馬鈴薯的塊莖:經人工充偽加工而成,好認,環節不整齊(有時用針紮出環紋),頂有殘留莖基,底部無圓形疤痕。

(5)葫蘆科赤瓟的塊根:經加工而成,紡錘形而略呈四棱,表麵灰黃或黃棕色,有縱溝紋,頂無“紅小辮”,底無凹陷“肚臍眼”。味微苦、刺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