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溫腎壯陽的血肉有情之品——鹿茸(2 / 3)

馬鹿茸:又稱青毛茸。較“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具有1個側枝者習稱“單門”,2個側枝者稱“蓮花”,3個側枝者稱“三岔”,4個側枝者稱“四岔”,或更多。商品以“蓮花”、“三岔”為主。分為東馬鹿茸(主產於東北)與西馬鹿茸(主產於新疆)。

馬鹿茸片:蠟片為圓形薄片,切麵灰黑色,中央米黃色,半透明,微顯光澤;外圍皮較厚,無骨質;周邊灰黑色,質堅硬。粉片和老骨片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切麵灰黑色,中央米黃色,有細蜂窩狀小孔;外皮較厚,無骨質或略具骨質;周邊灰黑色。

溫腎壯陽的血肉有情之品

鹿茸味甘、鹹,性溫。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衝任,托瘡毒的功效。古代有許多名醫十分推崇鹿茸的補養作用,李時珍稱鹿茸“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目眩運(暈)虛痢”。久服耐老。現在一般用於以下病證。

1.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證?症狀見畏寒肢冷,陰痿早泄,宮冷不孕,小便頻數,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神疲乏,虛汗盜汗等,常單味鹿茸浸泡酒飲;或配伍人參、山藥、山茱萸等藥浸酒,或製丸服。

2.腎虛骨弱,腰膝無力,骨折筋傷,或小兒五遲?常配伍五加皮、熟地黃、山茱萸等藥;骨折筋傷後期,可配伍骨碎補、川續斷等藥。

3.婦女衝任虛寒,崩漏帶下?常配伍烏賊骨、龍骨、川續斷等藥應用。

4.瘡瘍久潰不斂,陰疽瘡腫內陷不起?常配伍當歸、肉桂等藥應用。

鹿茸治病方

1.鹿茸酒(《普濟方》)——鹿茸50克,山藥50克,浸於1000毫升酒中,7天後取藥酒飲用。每次25毫升,日飲1~2次。用於腎虛陽痿,小便頻數,麵色無光。

2.鹿茸田雞散(《四川中醫》)——鹿茸粉1克,田七粉0.5克,雞內金0.5克,共為散劑,每日2次,每次1克,溫開水送服。用於虛勞羸瘦。

3.參茸藥酒(同仁堂製酒廠,藥酒)——由人參、鹿茸、枸杞子、肉桂、沉香、砂仁等藥,浸酒而成。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服2次。具有補氣養血,強壯身體的功效。用於氣血不足,腎寒精冷,腰膝無力,筋骨痿軟,骨節酸痛,子宮虛寒,腹痛等。

4.參茸白鳳丸(《中國藥典》)——由人參、鹿茸、黨參、當歸、熟地黃、黃芪、白芍、川芎、延胡索、胡蘆巴、續斷、白術、香附、砂仁、益母草、黃芩、桑寄生、炙甘草等藥加工製成的成藥。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每日1次。具有益氣補血,調經安胎的功效。用於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經漏早產。

鹿茸效驗方

1.鹿茸枸杞酒(民間方)——鹿茸10克,枸杞子60克,紅參10克,海馬10克。浸於1000毫升白酒中,密封1個月後啟封飲酒。每次25毫升,每日1次。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健骨的功效。用於陽痿不舉,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神疲乏力。

2.鹿茸黨參散(民間方)——鹿茸與黨參等量,共研末。每次3克,每日2次,溫水衝服。用於失血性貧血所致頭暈眼花、心悸等症。

3.鹿茸粉衝劑(民間方)——鹿茸粉2克,黃芪15克,當歸、白芍各10克,薑9克,蒲黃炭、肉桂各6克。除鹿茸粉外,餘藥水煎藥液,用藥液衝服鹿茸粉。用於產後血虛昏暈。

4.鹿茸粉(經驗方)——鹿茸粉每次1~2.5克,用溫水送服,用於小兒發育遲緩,痿弱行遲,囟門不合,齒遲,語言遲鈍等。散劑用酒調服,可用於成人小便頻數、腰痛等。

鹿茸藥膳方

1.鹿茸酒(民間方)——鹿茸20克,浸於500毫升白酒中,1周後服用。每日25毫升(1小盅)。用於陽痿虛弱、勞損的食療。

2.鹿角屑(《子母秘錄》)——鹿角焙燒研末,用豆豉煎湯衝服,每次1.5克,每日2次。用於產後腹痛、汙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