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溫腎壯陽的血肉有情之品——鹿茸(3 / 3)

3.鹿角薑湯(民間方)——鹿角粉1克,用生薑煮湯送服,用於產後胞衣不下(胎盤滯留)。

食用鹿茸的小提示

在我國商品鹿茸的市場中,一般認為梅花鹿茸優於馬鹿茸,價格亦高於馬鹿茸;但韓國等正好相反。梅花鹿茸中,以質嫩的“二杠茸”為佳,“三岔茸”次之;“二茬茸”較次,初生茸最好,馬鹿茸也是分岔越多,質量越次。同一檔次梅花鹿茸商品中,以粗壯,主枝(幹)圓,頂端豐滿,“回頭”明顯,質嫩,毛細,皮色紅棕,較少骨針(指茸的基部顆粒狀或疙瘩狀突起)或棱線(指茸的基部縱向筋狀突起,又稱縱棱線或稱起筋),有油潤光澤者為佳。鹿茸飲片以茸的中上部的切片為好,切麵應是淺棕色或黃白色,細膩、半透明,無或有細密蜂窩狀小孔,外圍無骨質,紅棕色或棕色為佳。若外圍有骨質,切麵蜂窩狀孔大者,表示茸逐漸骨化,這樣的茸就是老了,質量也就次了。

馬鹿茸商品亦以飽滿,質嫩,毛色灰褐,下部無棱線者為佳。飲片亦以茸的中上部切片為好。切麵中央米黃色,半透明,細膩,微顯光澤,無或有細密蜂窩狀孔,外圍無骨質,皮毛完整者為佳。若已有骨質,或已有外皮脫落,表明茸老了,質量也下降了。

鹿茸的混偽品在商品市場上不多見,偶見用同科的一些動物的嫩角混為鹿茸出售。常見到的混偽品有馴鹿、麅子和麋鹿的茸。

馴鹿的嫩角(馴鹿茸)是從國外走私進來的。在北極地區馴鹿常數以萬計地遷徙,牠的茸多得不得了,因此價格很低。馴鹿茸呈樹枝狀分支,側枝較多,扁寬,毛長而稀,灰色,皮灰褐色。切片的切麵色澤比國產鹿茸深,呈棕褐色。片形呈扁狀。在我國與俄羅斯交界的口岸常有這種鹿茸售賣。

另外,麅子的茸也可以充當鹿茸。其茸亦具大挺(主幹)、門莊(靠近茸基部分出的側枝),有分叉,常分3叉,茸體向前直伸。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多有棱線,幹癟而瘦。

麋鹿的茸亦具大挺、門莊,有3樹枝狀分枝,且後枝長而且直,這種動物很稀少,其茸一般不會上藥材市場。

鹿茸多研末吞服,每次1~2克。以散劑、酒劑為主,亦常作丸。

凡發熱者當忌用。用鹿茸宜從小量開始,以免陽升風動,頭暈目赤,或傷陰動血。

附:鹿角

如果鹿茸不鋸,繼續生長,鹿茸不斷地長大,骨化,外皮脫落,最後完全骨化成鹿角。一般在第2年春天,鹿角自然從頭上脫落;脫落後再重新生長鹿茸。

梅花鹿角呈分枝狀,為3岔或4岔,長30~50厘米,主枝稍向後彎曲,直徑約3厘米;側枝向兩旁伸展,基部具盤狀突起,習稱“珍珠盤”。表麵紅棕色、無毛,有光澤,具疣狀突起,習稱“骨釘”,並具棱紋。質堅硬,斷麵周圍白色,中央灰色,具蜂窩狀細孔。

馬鹿角的形狀與花鹿角相似,但通常呈4~6岔,長50~90厘米,主枝(幹)直徑3~6厘米。表麵灰棕色或灰黃色,具不顯著的突起。斷麵外圍白色層厚,骨質,中央多灰黑色,具蜂窩狀粗孔。選購鹿角商品以大枝,表麵有光澤,骨質極堅硬而沉重,斷麵骨壁厚,白色者為佳。棄於山中時間過長的死角的表麵色暗裂紋,角質不堅重,質量為次。砍角優於脫角;鹿角盤較次。

入藥用的鹿角一般切成片或碎成塊。鹿角熬膏後,剩下的角渣稱鹿角霜。選購應選骨質堅硬而沉重,斷麵骨壁厚,白色者為好。商品市場上有將駝鹿角與馴鹿角充作鹿角出售的。前者角的表麵粗糙;後者角形不圓,而呈扁圓形。

鹿角的功效與鹿茸相似,可作為鹿茸的代用品,惟效力較弱,兼具活血散瘀消腫的功效。臨床多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產後瘀血腹痛,腰痛,胞衣不下等。內服外敷均可。一般用量為5~15克;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磨汁塗或銼末敷。

陰虛火旺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