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條忠告: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能源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因為它是運輸和發電的主要燃料。目前在大規模燃料消費上尚無任何物質可以代替石油。但按目前的消耗速度,全世界的石油大約還夠人類使用60年。人類的當務之急是尋找適用的新能源,否則知識經濟時代的人類將麵臨人類社會停止運轉的巨大挑戰。
石油還能燒多久?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能源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因為它是運輸和發電的主要燃料。這種原料如此之重要,乃至所有國家都需要它來維持運轉。由於習慣上對石油的高度依賴,也是由於目前在大規模燃料消費上尚無任何物質可以代替,因此,對石油生產和市場的控製,就成了在各國和國際上引起巨大爭議的問題。自然,發達國家是石油的主要消費者。這證明,為促進經濟增長,這些國家需要大量的石油。
大量的石油資源並不在那些發達國家,但是決定世界石油生產和消費的卻正是這些發達國家。中東擁有世界上2/3的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而海灣戰爭正是爭奪石油控製權的結果。美國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這保證了它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和控製權。
70年代,能源危機是由石油輸出國組織挑起的。為提高石油價格和獲得更大的利潤,該組織減少了石油產量。石油恐慌在全世界、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造成了經濟衰退。有了此種教訓,在減緩本國石油生產的同時,各消費大國決定儲備足夠的石油,而且找到了可替代的石油來源,以避免出現類似的石油危機。所有國家,哪怕是最窮的國家,都需要並且消費著相當多的石油。由此可見,這種能源對各國經濟的影響是何等之大。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有專家認為僅夠三四十年,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一二百年。
1998年6月7日,美國《洛杉肌時報》發表題為《即將來臨的石油危機一一真正的危機》的文章認為,今後十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長期下降。雖然市場力量和石油生產技術的改進可能使石池供應繼續保持到21世紀,但是石油危機的到來可能比一般人的設想早得多。
美國托萊多大學地質學教授克雷格哈特菲爾德指出:“全世界自1979年以來已燒掉的石油比到那一年為止整個燒油史中燒掉的石油還多。”
這位教授認為,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采的地層中。這說明,比全世界到目前為止已用過的石油可能多一倍的石油仍埋藏在地下。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用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量增加的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加快。目前全球消耗石油量已經是每天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聽起來不大嗎?僅以石油需求量每年增加2%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地下可能有大量石油等著人們去發現。這是可能的,但是大部分研究結果表明,石油探明量已呈下降趨勢。美國大陸國內石油生產在1970年達到高峰,自那以後一直在下降。前蘇聯的石油生產在1988年達到高峰,自那以後也一直在下降,但是新獨聯體國家的經濟複蘇可能改變這種情況。石油輸出國組織聲稱石油儲量約為6600億桶,但人們普遍認為這個數字是誇大的。大量石油蘊藏在油頁岩和瀝青砂中,但是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人找出廉價開采這些石油的辦法。
沙特阿拉伯《中東報》1998年4月17日發表文章認為,世界能源危機即將發生,低價石油時代將結束。盡管到1998年春天,石油價格已降至10年以來的最低點,每桶已降到了13美元,這使消費者和工業國家的企業公司受益。油價下降到目前這種程度使工業國家感到,便宜的石油將會源源不斷地大量湧人。而實際狀況並非如此,低油價階段將很快結束。石油專家認為,石油豐足的時代正在離去,其速度將隨著一些新的富裕國家、特別是一些亞洲國家進入經濟發展的工業階段而加快。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到2003年,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麵臨石油危機。在本世紀期間,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麵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