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有機會從事全日製工作和工作有保障的人與沒有機會工作的人之間的鴻溝將會擴大,由此將會出現社會動蕩,犯罪率將會上升。收人的減少,失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和貧富分化帶來的結果是,為了生存下去,越來越多的失業人員(被解雇者或根本就找不到工作的人)將會自動卷人犯罪行動。被開除出高技術“地球村”的這些人可能會鋌而走險,爭取用武力獲得經濟製度拒絕提供他們的東西。
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知識經濟是把雙刃劍。如果我們引導得當,新技術革命有可能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引發一場將導致真正的經濟和社會複興的運動;但如果任其負麵影響發展下去,多數人不能從中獲利,那麼知識經濟給人類帶來的將是苦果。
失業
知識經濟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到1995年初,全球失業者達1.2億,半失業者達7億,兩者約占全球有就業能力者的1/3,這就是說,全球每3個能夠就業的人中就有1人失業或半失業。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它將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導致對勞動力的需求相對減少,同時它又引發了就業結構和需求領域發生重大變化。過去所謂“靠力氣吃飯”已經不適應需要,沒有知識和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知識的人,隻能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文盲。
如果說以往科學技術解決的是人類的體力,那麼正在進行之中的知識經濟革命將大大解放人類的腦力。這就是說很多原先隻能由人幹的活,現在和將來都可能由機器來完成。
美國《民族周刊》1996年2月26日一期刊登的《信息時代的民眾社會》一文中指出:“處於這場曆史性轉變中心的是先進的計算機、機器人、電信設備和信息時代的其他技術,它們正在迅速取代人的位置,特別是製造業部門。就在美國公司不斷提髙產出和總產量以保持其世界頭號製造業大國地位的時候,美國工廠工人在全國勞動者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卻從30年前的33%降到17%以下。”“在每一種製造業中,自動化技術一直減少對勞動者的需求,10年之內,在工廠車間勞動的工人將減少到占全國勞動者總人數的12%以下,在21世紀頭25年內,我們將看到藍領工人,即裝配線上的普通工人將幾乎全部消失。”在知識經濟時代,自動化程度將繼續提高,對勞動力的需求將進一步減少。農民也不例外,80年代初以來,全球已有5億多農民在農村和城市之間流動,尋找工作。隨著科技發展、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需要轉移和重新就業。
1998年6月2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表的一份關於就業情況的《展望》報告說,美國目前相對較低的失業率在1999年可能再次升高,同時,即使歐盟國家的失業率下降,它仍將是歐盟麵臨的一個問題。報告說:“預計經合組織地區總的失業率在(到1999年為止的)預測期間內將保持穩定,大約占勞動力的7%左右。”
澳大利亞、加拿大、匈牙利、挪威和瑞士等其他國家也可能出現類似的失業率下降的趨勢。但經合組織說:“預計較大幅度的失業率增長將出現在經濟增長前景暗淡的國家,特別是捷克、韓國和(較小程度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