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它既能為世界各國的經濟、金融和貿易發展帶來諸多機會,也給各國和各地區的財政金融穩定和傳統貿易帶來巨大挑戰。全球化給各國帶來的機遇並不均等。聯合國工發組織指出,工業化國家“必須幫助發展中國家從全球化進程中得到好處,否則將麵臨新的貿易戰和社會與政治衝突”。在1997年底舉行的第52屆聯大一般性的辯論中,眾多發展中國家再次提請國際社會關注世界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一些負麵影響。他們認為不合理的經濟秩序使得發展中國家在這場經濟賽跑中始終處於劣勢。
東南亞和東亞一些國家和地區1997年7月突然遭受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並至今不能自拔,已充分暴露出全球化的危險性和危害性的一麵。這場危機迅速、廣泛的蔓延和持續不退,對新形勢下國際金融體製的穩定性、適應性以及如何妥善地確定資本市場自由化的進程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古巴主席卡斯特羅1998年7月1日在“98經濟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話,分析了新自由主義政策最近在世界產生的影響及其在發展中國家造成的後果。卡斯特羅在分析了最近世界上發生的一些主要經濟問題後說:“現在是對經濟政策進行科學分析的時候了。”他說,由於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相互聯係,即將來臨的世界經濟危機會比30年代時更嚴重。他談到了亞洲國家貨幣不斷貶值、俄羅斯金融危機和目前世界上出現的其他一些經濟問題。他認為,亞洲經濟危機和油價下跌對拉美的影響才剛剛反映出來。
肯尼亞總統莫伊1998年3月30日在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非洲地區組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自主權。西方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主宰了全球經濟,即使其他國家參與意見,但最終的決定還是取決於他們。莫伊指出,非洲國家處於特別不利的地位,因為他們對茶葉、咖啡等農副產品的價格都沒有決定權。肯尼亞中央工會組織秘書長穆加拉在會上也表示了類似看法。他說,經濟全球化為少數人創造了財富,而給大多數人帶來了貧窮和失業,經濟全球化導致貧富懸殊不斷擴大。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處於低水平。即使是經濟複蘇遲緩的日本,利用日元的頹勢,大力拓展出口貿易,也撈到了許多好處。發展中國家雖然在過去的數年中,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但由於長期以來的南北差距、兩極分化,加上發展中國家自然災害和局部衝突不斷,使得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有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最不發達國家髙數十倍。
發達國家從硿濟全球化中得到的好處最多,而發展中國家從總體說反而受到了經濟全球化的負麵影響。有的在不合理的經濟秩序下被“邊際化”,經濟發展的努力打了折扣。即使是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也難以抵禦經濟全球化和開放市場帶來的風險。東南亞的金融風波就是例證。
發生在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金融風波顯示,聯合國應該在協調全球的宏觀經濟方麵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國際金融機構更應該對發展中國家加以援助,減少過度投機對這些國家金融市場的衝擊,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