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2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卡納維拉爾角用一枚小型德爾塔火箭把“深空1號”探測器送人太空。“深空1號”在飛行大約7.2405億千米後,計劃於1999年7月同距地球1.9308億千米的一顆名叫“1992”的小行星相遇,並對其進行為時11個月的近距離考察。
1996年秋天,為了更有效地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日本成立了日本衛空協會。該協會正在積極籌劃在月麵設立天文台。日本天文界人士說,能夠衝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麵的直徑為數十米以上的小行星有上百萬乃至上千萬個,其中,運行軌道已被掌握的隻有400個左右。日本衛空協會說,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雖然已經引起科學家的注意,但是,有些小行星很暗,運行速度又極快,在地球上很難監視,因此,在月麵設立天文台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七、尋找外星人是覓知音,還是引狼入室
第79條忠告:人們對尋找外星人的熱情經年不減,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種茫茫天涯覓知音的做法會不會引狼入室?!我們在對外星人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讓他們發現我們的存在會不會太危險?!在地球的曆史上已經上演了許多一個文明滅絕另一個文明的悲劇,連引進一個新物種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我們在尋找外星人時是否應更慎重一些?!
尋找外星人
大約30多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的藻類;約8億年前形成了富氧的大氣圈層;約4億年前出現了魚類和陸生植物,後來進化出爬行類動物(如恐龍夂鳥類、哺乳類,進而出現智慧生命——人類。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是否存在智慧生命呢?
自從1957年人類步入空間科學時代以來,關於不明飛行物或“飛碟”的報道與傳說紛至遝來,甚至有些人將“飛碟”作為“外星人”的代名詞。很多人認為,智慧生命所要求的生存條件是苛刻的,例如其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固體行星上有一定成分的大氣層和足夠的液態水等。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宇宙間的智慧生命並不一定以地球人為藍本,他們自身可能與地球人迥異,他們生存所需要的環境也可能與地球迥異,也許他們認為地球人所生活的環境根本不可能存在智慧生命!
宇宙浩瀚無涯,人們不可能固執於地球是智慧生命惟一棲息之所。本世紀60年代以來的太陽係空間探測結果告訴我們,水星、金星、月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上沒有生命存在的跡象,冥王星位居遠離太陽的冷寂環境中,也沒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於是,科學家們把目光轉向更為遙遠的太空。
科學家們基於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生態環境類似於地球的星球,大膽提出宇宙中存在具備生命繁衍、生長條件的星球的假設。科學家認為,這些生命可能並非都具有與人類相比擬的智能,但是,其中一些生命的文明水平或許已能夠發出強度足以“泄漏”出星球之外的無線電信號。
“60年代以來,地球上的科學家進行了幾十次搜索,希望能夠截收到其他星球上“外星人”無線電廣播或雷達發出的信號。他們把射電望遠鏡的天線對著茫茫星空,希望收聽到從至少幾百光年之外宇宙某個角落發出的無線電特征信號。如果信號存在某種規律,這或許就能表明發信者具有智慧。
1987年,為探索外空生命信息,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郊30多千米處一座小山頂上的第一台射電望遠鏡——“百萬波段外空陣列”開始啟用。迄今為止,它幾次分離出了似乎帶有特征的信號,但可能由於人類對信號的判讀出現了誤差,或許天線靈敏度太低錯過了重複信號,這些信號並沒有再次重複出現。
1992年4月?1993年6月,美國科學家對宇宙進行了30多萬億次的監聽探測,截到了1.1億個無線電信號,但其中隻有164個信號值得作進一步研究,以便從中搜尋外空可能存在智慧生命的跡象。
為了改善搜索效果,1995年10月31日,美國哈佛大學首次啟用了一台設有10億個無線電波段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名為“10億波段外空陣列”。這台全球最大的“收音機”,與“百萬波段外空陣列”同處一地,其主要部件是一個直徑25米的碟形天線,接收靈敏度之高,相當於第一台專用於截收外空生命信息的射電望遠鏡的300倍,它的兩個天線分別指向東方和西方的天空,第三個天線雖然也向東排列,卻是用來接收並排除來自便攜式無線電話之類的地麵幹擾信號。天線接收來的信號,被一台計算機按照頻率範圍的不同分離開來,再由科學家從各個波段上不斷出現的靜電噪音中進一步分離出“純真”的信號。“10億波段外空陣列”對整個星空進行一遍無線電掃描需費時6個月,運行一年的運行費用在4萬美元以上。
1998年1月,澳大利亞帕克斯射電望遠鏡觀測中心根據同美國外星智能調查所、加利福尼亞大學、西悉尼大學和澳大利亞政府下設的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達成的一項合作協議,啟動在南半球天空尋找外星人的計劃。
1月19日,美國外星智能調查所探測中心的天文學家格雷格.克拉克斯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尋找異域文明的競賽將隨著南半球計劃的啟動而日趨激烈。該計劃旨在探測在南半球出現的異常信號。尋找地外生命的活動正在向南半球轉移,並且有可能在10年內取得成功。研究人員將在今後5年裏同時對多達7200萬個監聽銀河係生命信號的頻道進行監測。盡管克拉克斯深信,帕克斯射電望遠鏡觀測中心的啟用將對地球以外的生命尋找工作產生重要影響,但是他告誡說,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他說:“電磁的頻率範圍非常寬廣,外星人並沒有確切地告訴我們他們在什麼位置進行廣播。”
美國外星智能調查所
天空那端真的有外星人麼?對於凝神諦聽著來自遙遠星係的微弱無線電信號的科學家來說,他們的耳朵一一以及思想一隨時準備接受這樣的事實。
與好萊塢電影《接觸》中的科學家們一樣,美國外星智能調查所的科學家利用大功率的射電望遠鏡捕捉太空中生命的信息。該所正在考察1000多顆與太陽相似但距地球更遙遠的恒星。他們希望這項名為“鳳凰計劃”的調查將有助於回答一個與人類同樣古老的問題:我們是孤單的嗎?
外星智能調查所位於舊金山以南55千米的地方。科學家們在這裏監聽頻率在1000到3000兆赫之間的無線電信號,在這樣的頻率範圍內,自然背景靜電噪音最小。在除去地球和衛星發出的信號之後,他們到目前為止還沒能得到任何來自太空的信息,但他們仍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