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穿衣裳一為禦風擋寒,二為求得美麗,三為遮羞。為人處世,誰都會有羞於啟齒的隱私。因此,善於遮羞不可或缺。人言家醜不可外揚,自己的難言之隱誰也不想示人,落下笑柄。然而除非己莫為,才能人不知。所以遮羞術一是要盡量保守秘密,二是要在醜事曝光後,使其產生的不良後果變得小一些。
別人出醜,不能幸災樂禍心溢於言表,否則會結下仇家,並為眾人不齒。如能主動為別人打圓場,遮醜事,就能順水推舟般地落下人情。
世事難料,隱私絕非不會泄露。每個人都會有出醜露乖的那一天。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能手忙腳亂,醜上加醜,推倒瓶子灑了油。其次要學會順力借力,切莫生遮硬擋,此地無銀三百兩。第三可以“王顧左右而言他”,分散人們的注意力,避其鋒芒。千萬不要讓一個小小的把柄被人揪住,帶出更大的醜事,使對手一鼓作氣害得你身敗名裂。
莫因醜小而不遮。
一、莫因“醜”小而不遮
貼金撲粉人人樂為,可令人不齒之事,相信沒有人願意讓人傳揚。如果在交際中,注意為人遮蓋羞處,瞞住隱私,別人便會對你感激不盡,也就會在別的事上彌補你的人情。
M君在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大學畢業後,立即取得一級建築師的資格,是一位有才幹的人。身材高大,談話風趣幽默,因此受到女孩子的喜歡。他本人對這件事也從不隱瞞,得意揚揚地在眾人麵前誇耀。實在是一位討厭的男人。
某日,M君和兩位上司到委托設計的客戶那裏,對方除負責的一位董事外,還有兩位部長出席。當天是第一次見麵,目的在刺探客戶的意向。
雙方在會客室站著交換名片。這時,M君的名片夾裏有樣東西掉在桌上。M君的視線立即掃過去,其他人的視線也跟上去。
突然,M君發出一聲“啊”,一副狼狽的樣子,其他的人也屏息靜氣。掉在桌子上的東西,原來是避孕套。
M君慌慌張張地撿起來,然後戰戰兢兢地窺伺對方董事的臉色。
“哈哈,沒看到,沒看到。”對方麵帶微笑地說。事後的商討就在笑聲和親密感中進行。
這種胡話盡管沒誰會相信,可在當時的情形下,卻起到了好的作用。為了照顧別人的名聲和麵子,撒了謊,說胡話,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這樣做,對誰也沒有害處。
在特定的條件和情況下,人們為了避免觸及別人的忌諱,防止招來麻煩,引起彼此的不愉快,有時不能、不願、不好直接說出某一事物,就需要用另一事物來加以替代或化解,通過“指鹿為馬”,來逢凶化吉、開展交際,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次設宴招待一位伊斯蘭朋友,由於服務員的疏忽,竟上了一道乳豬菜,使歡樂的宴會出現尷尬的場麵。對此,周恩來總理風趣地說:“這是鴨,我們是稱做鴨子的。”通過這麼機智的名稱替代,化解了由服務員一時疏忽所帶來的不融洽氣氛。
在這種彼此都十分清楚,尷尬局麵純屬服務員的疏忽所致的情況下,當然最不應該糾纏的是疏忽,最重要的是友情,最需要的是盡快化解難堪,所以周總理“指豬為鴨”了一回,確是機智過人。
看來,遮蓋有時並不一定是件壞事。遇到尷尬情況,應盡力以新話題、新內容引申轉移,千萬別拘泥一頭,執著不放,弄得僵持不下,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麵。
在社交中,誰也不可能預料一切。例如,也許你沒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與你有嫌隙的或者是你競爭對手的朋友;也許你沒估計到對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歡川菜;也許你突然說錯了話等等。這些都很叫人尷尬。這時候,你原來所準備應付的情況全變了,一時免不了有些失態。這種場合下的遮羞是非常必要的。
一個人的遮羞能力當然是以人生經驗為基礎的,經過多次實踐,必然會變得老練聰明。與此同時,應變能力也反映著一個人的機智和修養。隻有處世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化險為夷,化拙為巧,使自己擺脫尷尬境地,並在交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遮羞,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保持高度的冷靜,使自己不失態。例如在一次商務交際中,對方在談到價格時突然揭了你這一方的老底,說你給某公司的價格很低,而給他們過高,這實在是太欺負人等等。貿易夥伴這樣揭露,是很傷麵子的。如果你不冷靜,情緒過分緊張或者激動,很可能應付不了這個局麵。接下來或者承認事實,或者憤怒爭辯,拚命否認,很可能當時就不歡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靜,可能會很快找出理由,比如價格低並不保證退換維修,某一方麵沒有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貨期限、質量保險等方麵有不同。反正你總能找出合適的理由來挽救局麵,為自己的行為找到體麵的說法。
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打圓場”,淡化和消解矛盾,給自己和對方找台階,使氣氛由緊張變為輕鬆,由尷尬變為自然。在很多時候,替別人解圍比為自己掩飾更重要,一方麵表示自己對對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麵也給自己留下了餘地。
③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和分散別人的注意力。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什麼事,除了迅速承認錯誤之外,還要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把別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麵。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轉移目標,把關於人的事扯到某種物上麵,把令人緊張的話題變成輕鬆的玩笑等等。
二、如何不受惡言惡語的傷害
一位受過高級訓練的護士向兩位為一個外科手術大傷腦筋而中斷手術的外科醫生提出一個出色的建議,“為什麼不試一試呢?”其中一位外科醫生厲聲回答她:“因為我們記得你上個禮拜漏記了一位病人的病史。”那位護士被羞得滿臉緋紅,無言以對。
有位丈夫,在飯店用完餐後,為了表示受到良好招待的謝意,給飯店招待留下20美元的小費,而妻子卻收起這筆錢,大聲說:“招待得並不好,不值得給這筆小費。”這位丈夫隻得快快地溜出飯店。
生活中我們都很熟悉這類淘氣式的反派角色。他們往往是你的朋友、同事和愛人。在公開場合他們摟著你的肩,告訴人們你曾經有過的一次錯誤或失策,或者指出你擁有的堪稱“飯桶”的笑料,使你感到刺痛。如果你因此而發火,他就會說他隻不過是跟你“開個玩笑”並且說你太過敏、缺乏幽默感。
對於這類不期而遇的人際交往中的遭遇,有兩種不同的處理。一種是消極的抵禦:或是無地自容的羞愧而無言以對,或是憤怒的感情暴發聲色俱厲地反抗。這會對你的良好的公眾形象帶來損失。另一種是積極的應對,利用這類不利的交往信息獲得良好的交往得益,不但能有效地抵禦尋釁者的行為效果,而且能贏得人們的更多尊重和歡迎。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家愛德華特·格勞斯曾對交往窘迫研究了十餘年,他指出遭到公開的羞辱當然不是一件樂事,也不是一件可容忽視的瑣碎小事。當因羞辱而受到感情傷害時,大多數人會失態:發火、口吃、臉紅。但你應該有另一種選擇——保持理智,控製情勢。
不要花很多時間陷於煩惱,“為什麼這個人要非禮造次?”有些人蓄意使你感到窘迫,是因為他在心理上感到受到你的威脅,或是為了報複在他感覺中你曾做過的對他不利的一些事。另有一些人則僅是出於如鯁在喉一吐為快而不在意羞辱了他人的愛開玩笑者。
而佛羅裏達大學的心理學家貝雷·斯契萊卡則認為,去猜測這類人有什麼秘而不宣的動機的做法在實際上不一定正確。“他或她很可能是不明白你會因此而受到傷害。”當你向他指出這類失言的非禮之舉時,這些出於好意的卻拙於表達的人通常是會立即向你致歉的。
當然究竟如何來應對這類窘迫的遭遇,得看當時的具體情況。如果你的老板或上司在同事們麵前指責你,而且很可能下次還會這樣做時,你可以用下列的話來應對這種情況,從而以冷靜的自信來維護你的自尊:“我們是否能單獨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同樣,如果受到配偶或好朋友的這類傷害,與其回敬以挖苦式的譏刺,倒不如平靜地向他說明,你感受到了他的傷害。如果他繼續使你感到窘迫,你可以向他進一步表示你將失去對他的信任。這種應對能力充分顯示你的清醒而健康的自尊和受人尊重的感情控製能力,使傲然的對方感到相形見絀,從而反省自己的言行。
當有些人第二次有意羞辱使你感到窘迫時,你也許需要采取更嚴肅的措施。有時你必須當場阻止他,對他說:“看來你是有意讓我感到難堪,能否告訴我這是為了什麼?”或者對他這樣說:“你看來很煩惱。是否有些什麼使你不愉快的事情呢?”這種應對能表現出你的不失於人的理智,不難於人的良好素養,從而贏得旁人的尊重,獲得對方的認同,改變他的消極心態,改善與增進雙方關係。不管你采取什麼態度,最重要的是切忌發火發怒。失態隻能讓尋釁者占上風,而且會招致更深的敵意。
三、跌倒了順勢翻個跟頭
《伊索寓言》有一個禿子遮羞的故事:
有個禿子,把別人的頭發戴在頭上,騎馬出行。一陣風把假發吹掉了,旁觀的人都禁不住哈哈大笑。禿子停下來說:“這頭發本來不屬於我,從我這裏丟掉了,有什麼奇怪呢?它不是也曾離開了那生長它的主人嗎?”
林肯也有類似的故事。他某次競選眾議員失敗,有人問他感覺如何,林肯講了一個故事,說他在競選晚上,走在泥滑的街上,腳下一滑,身子一歪,把別人從街上撞了出去,在明白情況之後,他對自己說:“這是滑了一下,並不是跌跤。”
有人問他,當一個像美國這樣大國的總統有什麼感覺?林肯說這使他想起了一個罪犯的故事。有一個人犯了罪,對他的懲罰,是讓他的鄰人騎著他,到城外去搭火車。他問他的鄰人有什麼感覺?鄰人說,如果這不是一種榮譽的話,他倒寧願走路。
林肯說:“我的確講過許多故事,在我長期的經驗中,我發現一般人對以幽默作為媒介的表達,更容易受到影響。”
林肯死後,記載他所說笑話的書《老亞伯的笑話》暢銷多年。
林肯卻決不為開玩笑而講笑話,他的國務卿蘇華德說:“林肯總統的笑話像寓言故事,其中充滿著許多智慧的教育意義。”
急智和幽默在遮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因為它能順力借勢,因為有醜在先,強行捂住,不但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很大,再則還容易激起他人的維護真實的對立衝動,如果糾纏起來,無異於在傷口之上又拍又打,想必沒什麼好果子吃,而急智和幽默是不會惹人反感的。大家笑一笑,便不會再追究什麼了。
一位作家寫了一部書受到了她的同仁們的讚賞,出於妒忌,另一位作家走到她麵前,陰陽怪氣地說:“我很欣賞你的書。不知是誰替你寫了這本書?”而她則說:“很高興你能喜歡我的這本拙作。不知是誰念給你聽的?”對方譏諷她不會寫,而她則回敬對方不會讀,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玩笑而已,一笑作罷。
另外,對令人尷尬之事保持沉默,也是一種不是急智的最高急智,有著“四兩撥千斤”的神韻。
1972年,周恩來和基辛格整體操作,打開了中美交往的大門,使世界格局為之一變。基辛格到北京與周總理談判取得圓滿成功之後,周總理去為他送行。基辛格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誠懇地向周恩來擔保:回去後一定多方奔走,爭取早日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基辛格越說興致越高,竟不顧外交辭令,開出了時間表:“大約一年。”周恩來始終微笑著,傳達出內心的讚賞和謝意。
就在飛機起飛不久,基辛格收到了發自美國的電報。原來,就在前一天聯大會議上,恢複席位的提案已經通過!這當然是件好事,可他想到:這麼重大的事情,周恩來肯定當時就接到了彙報,就在自己說“大約一年”的時候,周恩來可以高傲地宣布:“事已辦妥,不勞大駕。”
麵對興致勃勃、熱忱相向的麵孔,周恩來若直接告以真相,以基辛格的身份,他豈能不覺難堪!即使他才氣高絕能從容應對,那也隻是我方搭台讓人唱戲而已,周恩來選擇了默不作聲。
四、把目光聚焦在別處
1807年7月,拿破侖與俄國皇帝亞曆山大一世在提爾亞西特會晤。奧地利王後路易莎也來到這裏,想請求拿破侖把北德意誌馬格德堡歸還給奧地利。一見麵,路易莎王後先是讚賞拿破侖的頭“像愷撒的一樣”,然後她嫵媚而直截了當地向拿破侖提出歸還馬格德堡的懇求。拿破侖也不好當麵拒絕,但不能輕易答應。他沒話找話地讚美皇後的服裝如何好看,想以此轉移話題。路易莎王後回敬了一句:“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要拿時裝做話題嗎?”她再次提出請求,拿破侖又用一些毫不相幹的話來對付她。路易莎王後再三央求拿破侖寬大為懷,態度謙恭而又誠懇,使拿破侖多少有些動搖。這時,奧地利弗西斯國王進來了,拿破侖的調子當場冷下來了。
宴會結束時,拿破侖得體地向路易莎王後奉送了一朵玫瑰花。王後靈機一動,脫口而出地說:“我可否認為這是友誼的象征,我的請求已蒙答允?”拿破侖早有戒備,用一句不著邊際的話把話題繞開了。路易莎王後沒有達到目的,黯然而歸。
外交場合中,重要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不該作出讓步的決不鬆口,同時又要做到言行得體,不失禮儀,這是一門高超的藝術。王後的麵子不能過於直露地去駁,占了別人的地盤更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一旦爭吵起來就會出更大的醜,拿破侖轉移話題,達到了遮羞的妙用。
由此可見,“王顧左右而言他”是一種很有效的遮羞方法,它可以轉移別人的注意力,瞞天過海;可以拖延時間,平息別人的怒火,避免正麵衝突,維護雙方的麵子。“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技巧有很多,可以隨時隨地,信手拈一話題。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話題,插科打諢,扯扯閑談,逗人哈哈一笑,也是可以的。
對於用此法的人,我們也並非沒有辦法對付。
日常生活中,對有些人遇到有人上門求他辦事,便產生一種優越感,侃侃而談,越扯越遠。或者,對方故意說些不著邊際的話,消耗見麵的時間,最終拒絕、搪塞。這樣的人我們最難說服他。如用一般手法,會中對方的計。但一味沉默,等於承認對方占了上風。對付這類棘手的人物,要先幹擾他的決策。最好的辦法是很頻繁地說:“有點道理”“是這樣的嗎”之類的話來打岔,或是故意注意別的東西。這些動作會打斷他的思考邏輯,結果紕漏百出,從而獲得插話的機會。
這種心理技巧在西方議會爭論時常被使用。官員們在議會所說的話,都是事先準備好的,議員不是很容易能破壞他們的邏輯思路的。老經驗的議員會讚成官員所說的一切,並審時度勢,抓住機會打斷他的一連串話題,便其原則崩潰,說出真心話。對付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人,此方法尤其神效。他要扯閑談,你要談正題。你來我往的較量中又不可拉下麵子吵架,沒有一番口上功夫和獨特的思路是不行的。遮羞也得有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