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場中的“擦屁股”術
抗日戰爭勝利不久,國民黨政府當時還在重慶。有一天,蔣介石帶著軍統頭子戴笠去看望陳立夫,一位漂亮大方的少女殷勤地為他們獻茶。經陳立夫介紹,才知道這是他的侄女陳穎,剛從美國留學回來。蔣對陳穎很感興趣,詢問學業,表示關懷。戴笠最善投機逢迎,過後不久,他就向蔣推薦陳穎來蔣的官邸做英文秘書。陳穎上任不久,就和蔣介石打得火熱,她名義上是英文秘書,實際是蔣的情人。
過了一段時間,這事被宋美齡發現了,本一度曾想親自捉奸,大鬧一場,但考慮到身份、地位和家族利害等等,認為家醜不可外揚,需要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兩全之策。
一天深夜,宋美齡突然來到陳穎房中,陳驚慌失措,以為大禍將至,但宋美齡卻顯得若無其事,坐下來溫和地對她說:“孩子,你還小啊!才20多歲,風華正茂。記得《詩經》裏的幾句話嗎?‘籲嗟鳩兮,無食桑其;籲嗟女兮,無與士耽。’我常常歎惜我們女人命苦,所以我們更應珍惜自己。孩子,不要隻顧眼前,要想想漫長的一生啊!”陳穎深為感動,一邊抽泣,一邊說:“我錯了,夫人,給我指一條路。”宋美齡從包中抽出一張支票,遞給陳穎,說道:“這裏不是你安身之所。你去美國吧!這50萬美金送給你,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你的護照和機票我已代你辦好,明天一早就走吧!”
陳穎突然離去,蔣介石一肚子不愉快,雖不能明說,但難免流露。宋美齡乘機諷喻:“你以為能瞞天過海,能瞞得了我嗎?我這樣做,你難道不明?一定要我捅到大庭廣眾中去,丟你這個元首和領袖的醜嗎?”蔣介石隻得假裝糊塗,不了了之。
官場上的醜聞一向被人關注,老百姓就愛看那些高高在上,鼻孔朝天的政客們出乖露醜。因此,看來應該組成一個專門的班子,專管為政客們“擦屁股”。蔣介石一時昏了頭腦,見色心起,老牛想啃嫩草,這事一旦張揚出去見不得人。宋美齡用的是“釜底抽薪”的法子,把老蔣的醜事連根拔除,遮得天衣無縫。
當然,政客的權力一般都不小,出醜事的幾率很高,也不一定是犯在“桃色”上。他們的醜事千千萬,卻非得一個個去遮。因為他們的“屁股”萬眾矚目,稍有不潔,立刻會引起軒然大波。
身在官場,很多時候得為上司“擦屁股”,效果與“拍馬屁”異曲同工。
清末陳樹屏做江夏知縣的時候,大臣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與撫軍譚繼詢關係不太合。有一天,陳樹屏在黃鶴樓宴請張、譚等人。座客裏有人談到江麵寬窄問題。譚繼詢說是五裏三分,張之洞卻故意說是七裏三分,雙方爭持不下,誰也不肯丟自己的麵子。陳樹屏知道他們是借題發揮,對兩個人這樣鬧很不滿,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掃了眾人興,於是靈機一動,從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詞謙虛地說:“江麵水漲就寬到七裏三分,而落潮時便是五裏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而撫軍大人是指落潮而言。兩位大人都沒有說錯,這有何可懷疑的呢?”張、譚本來是信口胡說,由於爭辯又下不了台階,聽了陳樹屏的這個有趣的圓場,自然無話可說了。於是眾人一起拍掌大笑,爭論便不了了之。
六、先蒙塊布再變戲法
魔術大師的戲法誰都知道是假的,可人人愛看,樂意接受他那塊罩眼的布。人情關係學認為,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責批評,有塊遮羞布,對方也容易接受。大家避免了難堪,才可能有戲法可變,其實誰都心知肚明。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場合很多:
①難以啟口的話,要用機智與笑話的“糖衣”包起來。
日本文壇著名的鴛鴦夫婦三浦朱門與曾野綾子,據說數年前每年都要為同一件無聊的事情爭吵一次。爭吵的原因是,結婚紀念日那一天朋友夏樹群子拍來的賀電。朋友的這番心意,新婚時的確很高興,但結婚15、20年卻變成了“不受歡迎的好意”。“原來今天是結婚紀念日?來點什麼慶祝?”“算了吧!何必多此一舉?反正年紀也不輕了。”兩人都不愉快起來,夫婦討論的結果,認為再這樣下去會受不了,由曾野綾子打電話給夏樹群子,“謝謝你每年的賀電,但已經是老夫老妻了,實在不好意思談什麼結婚紀念日”。隔年起就不再有賀電了。
想必你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會遭遇必須講一些難以啟口的話。這種時候,如果直接說“實在傷腦筋”“這樣很麻煩”,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或者給予對方不快感。如有像曾野綾子那樣夾雜機智與笑話來傳達的機靈,對方也就一笑置之,既不傷害到對方,說的人心理負擔也比較輕。
②警告別人時不要指出缺點,而要強調如果糾正過來會更好。
有位公司主管慨歎糾正別人實在難,稍微提醒一下部屬,部屬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變越壞。這位主管隻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加以批評而已。
有位棒球教練在糾正選手時,不說“不對,不對”而說“大致上不錯,但如果再糾正一下……結果會更好。”他並非否定選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說先滿足對方的自尊心,然後再把目標提高。如果隻是糾正、警告的話,隻有徒然引起選手的反感,不會有何效果可言。
③傳達壞消息時,要附加一句“令人無法相信”。
傳達壞消息,心情總是沉重的。然而,這種時候正需要一些思考,甚至可能演變成人的生死問題。
這是某小鎮發生的真人真事。由於一封匿名信的緣故,傳出了一個已有家室的男士與一個新婚不久的婦人之間的曖昧的關係。整個小鎮鬧得風風雨雨,上司要他辭職。結果,他拋下妻子與兩個孩子自殺了。後來真相大白,他是清白的。如果周邊的人肯信任他的話,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悲劇了。直接說“你有如何如何的謠言”,前麵加一句“雖然我不相信……”那麼對方所受到的衝擊也就相當不同了。我認識的一個高中教師,他總是如此對成績退步的學生說:“實在難以置信,你考這樣的分數。”倘若隻是傳達事實的話,機器人也辦得到,但是,“令人難以置信”這句話則是機械所辦不到的機靈。
④不小心提到對方的缺點時,要加上讚美的話。
想必每個人都曾有過不小心說話傷到對方或對對方不禮貌。話一旦說出來就無法挽回,當場氣氛就不好了。這種情形大多是連忙辯解,或者換上溫和一點的措辭,這實在不是好方法,因為對方認為你心裏這麼想才會出言不遜。這種時候不要去否定剛才說出來的話,要盡量沉著,若無其事地附帶說道:“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但是,你也有什麼什麼優點,所以表麵上的缺點更顯得有人性。”
人對於別人說過的話總是對最後的結論印象最深刻,附加讚美的話,對方便認為結論是讚美的,即使前麵說過令人不愉快的話,也就不會計較了。
⑤假托第三者傳達對對方的批評。
以下是我聽某企業的主管說的,他的公司有幾位兼職的女職員言談不很高雅,甚至對他這個上司說起話來像對待朋友一樣。有一天,他告訴一個已經任職兩三年的女職員:“最近的年輕人說話有點隨便,請你代我轉告一下好嗎?”
那個女職員回答:“是”,結果卻很令人意外。那幾個兼職的女職員談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個負責轉告的女職員對自己的談吐最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輕人”這句話讓那個女職員覺得自己也包括在內。
這個女職員的情形,連主管也意想不到。這也可以用做批評別人時的方法,也就是說托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評,如此一來,對方就會虛心接受而不太會產生反感。
然而,這種托諸“第三者”的批評,如果太過明顯,聽起來倒像“指桑罵槐”。這一點可要多留意。
蒙上遮羞的外衣,既能治好傷情,又能不使其丟醜,正是遮羞通權達變的境界。
給別人台階下
寬容並不意味著一味忍讓,但學會最大限度地寬容,就能避免許多尷尬。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學習工作中,誰都可能有錯誤和失誤,誰都有可能陷入尷尬的境地。因而,給人一個台階,是為人處世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給人一個台階,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良好修養。隻有襟懷坦蕩、關心他人的人,才會時刻牢記給人一個台階。在受到傷害時,許多人都會與對方針鋒相對地吵鬧一番,結果使雙方都十分難堪。雖然寬容並不意味著一味忍讓,但學會最大限度地寬容,就能避免許多尷尬。
給人一個台階,往往會贏得友誼,得到信賴。給人一個台階,往往是擁有朋友的開始,也是自己成功的開始。
比如,同一個辦公室裏有年齡、條件相仿的同事實在是件很討厭的事,人人都會把你們兩個人拿來比較,本來沒有心結的慢慢也會感染不自然的情緒。其實辦公室裏同事間本來就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若換個角度想,以健康心態看待競爭關係,當同事能力愈來愈強,等於是在無形中促使你提升實力。更何況,在全球化時代,本來就不應該把眼光局限在一個屋簷下的同事,而應該將全球的精英視為真正的競爭者,如此一來,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當“冤家”看待了。
當然,排擠他人的人,一定也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擠;另外,把別人當作阻擋前途的障礙的做法,一定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因此對於在辦公室裏跟自己有工作關係的人,不妨試著去讚美他,或請他幫一個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之間的敵意。當然,如果對方碰到一些尷尬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主動給他找到可以渡過難關或者窘境的台階,也一定會贏得對方的信任和感激。
其實,世界上沒有十分完美的人,所以在生活和學習工作中,我們也要學會適應他人、迎合他人,這也是主動給人找台階的一種行為。
1953年,周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順的前蘇聯軍隊。在我方舉行的招待宴會上,一名蘇軍中尉在翻譯總理講話時,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代表團的一位同誌當場做出了糾正。這使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得在場的前蘇聯駐軍司令大為惱火,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章。宴會廳裏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這時,周總理不失時機地給對方找了一個“台階”,他溫和地說:“兩國語言要做到恰到好處地翻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講得不夠完善。”並慢慢重複了譯錯的那段話,讓翻譯仔細聽清,並準確地翻譯出來,緩解了緊張氣氛。總理講完話後在同蘇軍將領、英雄模範幹杯時,還特地同翻譯單獨幹杯。前蘇聯駐軍司令和其他將領看到這一景象,在幹杯時眼裏都含著熱淚,那位翻譯被感動得舉著杯子久久不放。宋華和趙一凡都是剛剛畢業的學生,在一次招聘會上被同時招進了一家生產家具的公司,開始擔任電子數控方麵的技術人員。因為在畢業時間、學曆和技術、技能方麵,兩個人都差不多,無形中成了一對競爭對手,可宋華在競爭的過程中,還是抱著一種寬容和大度的態度來與自己的這位同事和諧地相處。
有一次,趙一凡在工作的過程中,因為偶然的失誤,把一組急需要的數據弄丟了。當主管向他要數據時,趙一凡說剛剛丟了,還沒有等趙一凡解釋,主管就有些生氣地開始責備起了他,恰好宋華也剛剛在場,便幫他開脫說:“我們兩個剛剛發現那組數據因為用過去的那種傳統方法收集,誤差太大,不利於加工的準確性,因此放棄了,想重新計算一番。”主管這才壓下了怒火,讓宋華協助趙一凡繼續整理那些數據,因為這次事情,趙一凡對宋華最初的敵視態度轉變成一種工作中的熱情友誼了。
現代人際關係普遍都是一種競爭與合作的關係,隻有我們胸懷大度,主動學會為別人找台階,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開辟自己人生和事業上的一種新局麵。
傾聽,讓你走向成功
傾聽在談判中是最容易被低估的一種技巧。絕大多數人認為僅需要談而無需聽就能達到目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成功的談判家往往花在聽上的時間更多於說的。
一、阻撓你成功傾聽的六種障礙
按常規來講,你應將50%以上的時間花在傾聽上,如果你講話的時間等於或大於50%,你則說得太多,聽得太少。那麼人們為什麼不善於傾聽呢?以下是他們經常遇到的六種困擾。
1.防禦措施。在談判中人們不願意仔細傾聽的一個重要原因純粹是心理防禦。一般地說,人們不想得到壞信息;更有些人經常以自我為中心,本能地排斥著壞消息。或許我們認為聽不到比聽得到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因為聽到後你不得不去麵對它,其實不然。隻有當你聽到或能確切地預見危險時,你才會想到去避免和處理它。實際上,隻要你懷疑有壞信息時,你都應該更深入地進行探查。
2.毫無自信(忐忑不安)。許多人出於緊張、惶恐,在本應細細傾聽之時而過度地說教以做偽裝。所以,忐忑不安對於良好的傾聽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當對方正在講話時,它會使你的思維像競爭賽跑似的尋找答案,去觀察和尋找軼事。一個人心靈的運動也會像嘴巴的運動一樣阻礙有效傾聽。
同時在交談中,如果你的心不能靜下來,談話者還會認為你的沉默意味著沒有全神貫注地聽他講話。如果你隻能給出一個不恰當的答案,或者更糟糕的驚愕地問一句“啊?”,那個人就會立即對你的智商做一個重新評價。
所以,忐忑不安會讓你付出沉重代價,在你本應靜靜傾聽之時,由於你的忐忑而失去了對嘴巴及注意力的控製,你就會因此而失去工作,失去生意,失去合同與約會。
3.身心疲倦。當你疲憊不堪時,傾聽就會變得困難,這是事實。此時你唯有坦誠地跟對方說“請慢點,我已有地獄般的一天了。”優秀的談判者或會放慢速度,以使你能更積極地傾聽。
4.習慣。或許你已習慣於在傾聽之前先說先想了,那麼你需要像對待吸煙一樣,改掉它。改掉這種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那需要靠你自己去做。如果你越是有地位,越是有權勢,就越少有人對你說他們認為你不善於傾聽,即使注意到了,他們也不會開誠布公地講。
5.成見。成見是一種觀念,它往往會因為一個人曾經怎樣做了而料想他將會這樣做。因此,成見隻是一種你個人內心的預期估計,它會阻礙你的思維,阻礙你接受正確信息。
6.不承認別人的價值。還有人不會傾聽是因為他們不認為別人能說出有價值的信息。其實每一個人都會對談判做出自己的貢獻,隻是有時需要你去挖掘,每個人都有專門的知識。在談判中,對方有著大量有用的信息,但如果你以常規的思維模式認為那些人講的都沒用,這時要求你去傾聽當然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