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從英國回來一晃就過了半個月。看著俊紅發來要寫出訪感受的短信,我心飛馳,仿佛回到了在英國的日子裏。
倫敦的陽光陰雨、華威的田園風光、劍橋的小橋流水、坎特伯雷的教堂鍾聲,都給我留下了美妙的不可磨滅的記憶。一周緊鑼密鼓的公務活動安排,馬不停蹄舟車勞頓地圍繞英語教師教育的主題,考察了多所英語教學培訓機構及支持機構,英國同行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國文化協會的眾多的文化交流項目、充分展示了英語在全球跨文化交流中的魅力;倫敦四海一家語言學校在全球三十三個國家一百多所分校的英語培訓考試網絡,尤其是在上海、雲南、江蘇、山東等地的項目如火如荼;華威大學的學曆與短期培訓項目,中國留學生的教學分享活動扣人心弦,中外教育的比較給人很深刻的思考;劍橋貝爾教育集團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嚴謹的項目設計與實施,充分遵循英語教學的規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在全球英語培訓、考試、認證的影響力,獨樹一幟無與倫比;坎特伯雷教會大學的國際化教育合作項目成績斐然,跨學科課程特色鮮明;皮爾格雷姆語言學校創始人利馬奧的多元智能教學法,生動活潑的教學互動,有效教學感同身受;英國國家語言中心六十五位員工會三十五種語言,推廣各種外語教學,凸現了語言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重要性;倫敦布蘭特區學校精進服務辦公室在學校教育教師發展中功不可沒。
尤其讓我感動的是隨行的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教育一秘高天寶先生、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英語項目經理梁俊紅小姐。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無微不至的服務、高效率的活動安排保證了各項公務活動的順利進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考察活動中,來自不同省市的同行,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交流了心得,加深了友誼、溝通了信息,這是一份很厚重的收獲。
在英國,我還感受到語言的穿透力、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英語的世界裏,語言打破了國家、種族、膚色的隔閡,語言的學習打開了許多封閉的心靈,拓寬了人們的視野,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影響、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然而,我們的英語學習,從小學到大學,從課內到課外,投入了巨大的時間與精力,掌握的還是不會說話的啞巴英語。語言是思想的外衣,是交流交際的工具。語言學習沒有口耳的交流,沒有語言文化的體驗感受,我想必定會事倍功半。
凝望放在電腦桌麵拍下考察團活動的一張張照片,十五個團友的身影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裏。在英國考察期間,我們風雨同路,歡聲笑語,在異國他鄉,我們收獲了友誼,積累了感情,溝通了思想,這是我人生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