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消化與吸收
水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是一個由載體介導的特殊轉運過程。脂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D通過被動擴散方式由小腸吸收,維生素E通過被動吸收方式跨腸黏膜吸收,維生素K的吸收則需依靠膽鹽幫助。
鈣、鎂、鐵、銅、鋅、碘、硒等微量元素主要在小腸中被吸收利用,多需主動的跨細胞轉運過程和被動的細胞旁擴散過程。
腹瀉與水土不服
久居南方的人初到北方,開始一段時間,會出現腹脹、排氣多、腹瀉等現象,人們把這種現象叫作“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與水質有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這與水的硬度有關。
高硬度水中的鈣、鎂離子能與硫酸根離子結合,使水產生苦澀味,會使人的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脹、排氣多、腹瀉等現象。北方地下水硬度較高,初到北方時會出現不適,時間久了,胃腸逐漸適應了,“水土不服”的現象就消失了。
目前,我國對飲用水的硬度規定是不超過25°。
水土不服的中醫學與現代醫學認識
中醫學認為,天人合一,人的身體健康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自然界的各種因素均可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氣候、聲音、地域、飲食習慣等。人也可通過自身的調節,產生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大小因人而異。
如從平原到高原,由於空氣稀薄、氣壓下降而出現的身體不適;從南方到北方,由於溫度、濕度的改變而產生的身體不適;從鄉村到城市,對高樓、噪聲、燈光不適而出現的疲乏、失眠等,均屬於水土不服。
現代醫學認為水土不服是由於人對新的氣候、地勢、水質、食物及風俗習慣等的不適應反應。
研究表明,大腦、心髒等器官的活動都是通過生物電現象來進行的,當環境的大氣電場發生變化時,既可以影響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播,又可影響到心肌細胞的電生理活動。特別是中樞神經係統,它既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又是建立機體和外界環境間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的指揮者和協調者。在平時已經適應的環境中,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製過程,是保持相對平衡的,人體對周圍的環境保持著習慣性的條件反射。
當突然調換了新的環境後,原有的條件反射被打亂,人體與外界間的聯係就可能發生紊亂,從而破壞神經活動興奮和抑製的平衡,導致了“水土不服”的症狀。
水土不服的應對
首先,思想上不要緊張,要認識到,這是由於環境突然改變而造成的身體不適應,隻要休息幾天,熟悉一下周圍環境,讓人體生理功能做相應的調整,逐漸適應新的環境,這些不適症狀就會逐漸消失。
如果症狀比較明顯,並且長時間不消失,可適量服用藥物,如睡眠不好,可少量、短期服用鎮靜安眠藥物,如舒樂安定等;如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可服用大山楂丸、保和丸等幫助消化,提高食欲;如有嘔吐、腹瀉,可服用藿香正氣丸、諸葛行軍散等;如皮膚瘙癢,可服用撲爾敏、烏蛇止癢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