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可以促進膀胱的功能行使,有利於身體毒素的排出。
感冒調腸胃
胃腸感冒知多少
有的人感冒後發燒、出汗,渾身怕冷、怕風吹,鼻子不透氣甚至惡心、拉肚子,這是胃腸型感冒的表現。
為什麼感冒會引起腸胃的不舒服呢?
這是因為消化道是個與外界相通的通道。和皮膚一樣,消化道也有黏膜,皮膚上存在的有益於我們健康的微生物,在整個消化道也一樣存在。皮膚能夠抵禦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侵襲,胃腸也有同樣的功能。因為我們吃的食物並不是絕對衛生的,所以當有害的微生物從呼吸道和皮膚侵害到我們時,我們就會出現怕冷發燒、食欲下降、沒有胃口等症狀。
感冒喝粥好處多
無論胃腸型感冒,還是其他感冒,感冒初期喝熱粥,都是正確的做法。喝粥有助於鼓舞正氣,促進發汗、退燒,促進感冒的治愈。感冒後胃口較差,粥比較清淡,既容易吸收,也可補充能量。有些藥對腸胃有刺激,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食療藥粥
生薑蘇葉粥:蘇葉10克,生薑3片。將白粥熬好後放入蘇葉、生薑片,再煮沸即可。
防風粥:防風15克,蔥白2根,生薑3片,大米50克。先將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防風、蔥白和生薑,加鹽調味即可。
頸椎病的膀胱經療法
頸椎病在我國逐年增多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脊源性疾病之一。在我國成年人中約占10%~15%,反複發作,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發病機製尚有爭議。中醫認為本病屬痹證範疇,腎陽虧虛、肝腎不足是其根本。常因頸部感受風寒、外傷或損傷氣滯血瘀而發病,“骨錯縫,筋出槽”而致頸部活動度受限,頸項強痛、活動不利、動則加劇、痛點固定不移、肢體酸冷得溫則舒,造成患者痛苦和生活不便。
按摩足太陽膀胱經,可以明顯改善
按摩足太陽膀胱經,使頸型頸椎病的頸項疼痛、頭痛、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及頸部的軟組織壓痛、肩胛內上角壓痛等臨床症狀可以得到改善,對改善頸部活動度、緩解枕下及椎周軟組織壓痛有療效。
背宜常溫
溫熱理療可以利用遠紅外線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進行治療,可增強對人體的溫熱效應,可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活血化淤,從而改善氣血津液的運行,擴張椎動脈及周圍血管,促進局部肌肉及軟組織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運,促進局部炎症吸收和水腫消退,解除病變處的肌肉和血管痙攣,解除神經末梢血管牽拉卡壓而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