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時,即17:00~19:00.這個時間下班吃晚飯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裏腎最旺盛。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調補腎髒,強壯身體。
下午六點補腎最有效
下午六點是腎經當令,是腎經最旺盛的時候。按照中醫學的觀點和理論,這個時候補腎的效率最高。
古代就有名醫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選擇早晚的時間規律,讓患者在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效果迥然顯著,甚至形成了具有獨特治療特點的補腎的一個學術派別。
醫生在臨床上也比較注意運用這個規律,如早上空腹吃補中益氣丸,下午六點左右吃六味地黃丸;偏腎陽虛的,下午六點服用金匱腎氣丸,會取得較好的療效,腎虛恢複得比較快,效果比較理想。
腎氣足,福運長壽來
腎是中醫學研究的重點,也是人們抗衰老、關心身體健康的焦點。腎氣足,才長壽。
腎是影響衰老的重要因素
中醫認為,雖然導致和影響衰老的因素很多,但由於人體以五髒為中心,在衰老這一漸進過程中,五髒功能的減退是主要因素。在五髒之中,腎與衰老的關係最為密切,肝與衰老的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人之衰老,肝為先導”,由於中醫又有“肝腎同源”之說,因此,探討肝腎與抗衰老的關係,對於探索衰老的機製具有重要意義。
肝腎所藏精血是抗衰老的物質基礎
肝腎與衰老的密切關係是由肝腎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點決定的。肝腎重要的生理特性之一就是腎藏精,肝藏血。精是腎氣的凝聚運動,腎精散則化為腎氣,氣聚而變為腎精。精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也主宰著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衰老過程。
《養生膚語》指出:“精能生氣,氣能生神,則精氣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儲氣,儲氣以養神,此長生之要耳。”養生格言也講到:“善養生者,必保其精”。可見肝腎所藏精血是抗衰老的物質基礎。
腎是五髒之根
《靈樞·終始》中說:“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上下相應而俱來也,六經之脈不結動也,本末之寒溫之相守也,形肉血氣必相稱也,是謂平人”。“平人”就是健康者。
健康意味著機體內部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的陰陽平衡,髒腑經絡功能正常,氣血和調,精神內守,形神合一。人的髒腑氣血盛衰,直接關係著人的身體健康。
人以五髒為本,而腎為五髒之根。腎所藏之精氣為生命的基礎,在人的生長壯老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故《靈樞·天年》說:“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腎是生長發育的主要動力
《素問·上古天真論》以男八女七為計算方法。在生命的發育階段,“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在身體的壯盛階段,男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都說明了腎精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命的根本,所以《中藏經》才說“腎氣絕則不盡其天命而死也”。
正因如此,對生長發育障礙,如“五軟”、“五遲”等病,補腎成為重要的治療方法。補腎填精又是延緩衰老和治療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中醫學曆代文獻中,延緩衰老的方劑以補腎者居多。藏惜腎精為養生之重要原則。固精學派,是中醫養生學中一個重要的學術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