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之際,我這個1917年出生的老人,當然是感慨萬端的。這二十年來,幸虧走上了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道路,國家的經濟地位上升了,人民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由於政治體製改革滯後,民主生活不健全,我以為仍是跛足前進,並導致腐敗現象叢生,人民對此是不滿意的。放眼世界,經濟全球化,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科技與經濟的競爭日趨劇烈。據有關方麵統計,我們的綜合國力居世界第七位,可是經濟競爭力卻居第四十位左右(香港、台灣居前十位)。這應該引起國人的高度警惕嗬!百年前,我們落後挨打;辛亥革命後,仍然落後挨打。五四運動迎來自古沒有的德、賽兩位先生,引進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經驗。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國共兩黨沙場決勝,終於取得了1949年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建國後,由於對馬克思學說教條主義的理解,從蘇聯學來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踐,以及徹底消滅私有製的計劃經濟,並同中國自古相傳的乾綱專斷相結合,大大地冷落了德、賽兩位先生,使我們走了三十年彎路,經曆了史無前例的“大躍進”和“文革”十年災難,幾乎走上一條絕路。而那三十年,正是世界科學技術、經濟人文突飛猛進的年代。因此,我希望進入新世紀之後,揚長避短,經濟、政治雙雙改革開放,兩條腿邁步前進,走上導致人類曆史前進的民主、科學、法治、市場經濟的康莊大道。
耄耋之人,餘生不多,精力有限,新知難涉,常常隻有回顧與反思。反思種種經曆,走過的道路,哪些事還要提高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反思是為了更好地前進。1997年列席十五大時,我有一個書麵發言:《關於防“左”的感想與意見》,隨後在刊物上發表了。文中提出一個重要的建議:應當開始總結這二十年來(1978—1998)的經驗教訓,作出我們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第二個《曆史決議》,這二十年能這樣走過來嗎?何況這二十年中並非沒有曲折,沒有艱難,沒有幹擾”。
我現在想談的、還是同防“左”有關的一些感想、先從個人有關的經曆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