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啊——”“是嘛——”“這個問題嘛——”,這樣一打官腔,別人便會生厭了。很多知識淵博並實幹的企業家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都會博得挑剔的記者們的陣陣掌聲。其中的原因除他們口才出眾、思維敏捷、學識淵博之外,重要的是他們回答問題真誠、親切、簡潔、幹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能夠用兩個字回答的,絕對不用三個字回答。這樣,便建立起坦率、真誠、實幹的良好形象。
對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應該直言相告:“對不起,您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或“這個問題過於複雜,在這裏一時半刻也講不清楚,如果您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我們公司,我們單獨交流這個問題。”回答問題要麵帶笑容,即使記者和觀眾所提問題不好回答時,也要心平氣和,可暫且閉口,但要仔細傾聽,及時糾正講話中的失誤。
4.在電視機前的演講、談話,與記者、觀眾的目光交流是必要的
因為在記者、觀眾很多的情況下,無論時間多長,提問的人多眾,能夠直接提問的畢竟是少數。那麼,別的人便會覺得被冷落。這時,應該適當地環視四周,用眼光與大家交流,讓大家覺得你是注意到了他。對於揮手向你致意的,無論是老朋友、還是陌生人,都要盡量點頭回敬問候或用目光回應對方。
獲取左側的方位優勢
當兩人並肩站立,麵對媒體攝影時,無論是從身材體型而言,還是從服飾穿著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與對方平分秋色。然而,在旁觀者看來,權勢的天平卻總是偏向於畫麵左側的那位。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就在於,畫麵左側位置上的人在握手的時候能夠更加輕鬆地以強勢的握手方式壓製對方,獲得控製權。
在各種世界級的會晤中,許多領導人往往因為選擇了不利的位置,如右側位置,而隻能將控製權拱手讓予對方。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作為強大同盟的兩位領導人,喬治·W.布什和托尼·布萊爾以“團結平等”的形式出現於各媒體的報道中。不過,通過對兩位領導人所拍攝的照片進行深入分析,我們發現喬治·布什在這場權力的競爭中略勝一籌。
無論是從衣著上,還是從氣勢上,照片中的喬治·布什都是勝利者:他身體微微傾斜,同時憑借其左側的有利位置營造出了一種強勢的氛圍。從氣勢上來說,布什顯然占了上風。此外,布什的衣著看起來儼然是一名全副武裝的總司令,而布萊爾卻像是一名被校長召見的英國學生。再從站立方式來看,布什雙腳合攏,威嚴挺拔;同時從後麵攬住了布萊爾,在控製權上再次略勝一籌。在麵對媒體的拍照時,布什通常都會選擇左側的有利位置,盡顯其作為超級大國領導人的優勢地位,使自己看起來就像是統攬全局的總司令。
同樣的,1960年,約翰·F.肯尼迪與理查德·尼克鬆在開展電視辯論之前的那次握手也很好地證明了左側的方位優勢。可以說,肯尼迪對身體語言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領悟感,且十分善於利用身體語言為自己爭取優勢。在媒體前,他選擇了左邊的位置,還擺出了一種能夠幫助他獲取優勢地位的姿勢,而這也是他在麵對公眾時最受喜愛的動作之一。
而隨之發生的那場著名的競選辯論更是充分證明了身體語言的重要性。民意測驗顯示,通過收音機收聽此次辯論的美國人大部分都相信尼克鬆是這次競選辯論的勝利者,而那些通過電視觀看辯論的美國人大部分則認為,肯尼迪極富說服力的身體語言不僅征服了他們,而且也一定能夠為他贏得美國總統的競選。
所以,在拍照或錄影時,最好盡量從左側接近對方,這樣你就能占據左側的有利位置了。不過,即使失去了左側這片福地,也不用擔心,因為即使是在最壞的情況下,我們也還可以利用雙手握手法從站立位置上為自己扳回一局。
一旦你猛然發現自己站到了右側的不利位置時,先別著急,你隻要在接近對方的同時盡早伸出手,向對方發出握手的邀請。當你這樣做之後,對方就隻能側過身來,伸出右手回應你的握手邀請,無法充分發揮左側位置的優勢效應,隻能以平等的方式與你握手。從而,也就能夠避免因為位置原因而導致的不利結果的發生了。
爭取媒介信任,贏得公眾的心
要以開放、平等的姿態接待新聞媒介,過分拘謹或高高在上的驕矜都不足取。要因勢利導,使采訪和談話的內容,始終在一個可以調控的範圍之中。對所談內容的重點要心中有數,要有簡潔明了的談話提綱。
在談話緊扣主題的前提下,可以穿插趣味性的內容。企業家發表談話的內容往往是嚴肅的、數字性較強的。如果一直板著臉談這類內容,往往容易使新聞記者感到冷若冰霜。通過新聞媒介發表和播放出去後,公眾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距離感,對於企業家的形象感覺也必然是刻板、乏味、不近人情。
通篇嚴肅的談話無論在報刊上,還是在廣播電視中,其傳播效果都很有限。相反,如果不時穿插一些帶有趣味性的內容輕鬆一下,傳播效果往往更好。一個企業家在回答一個女記者提出的問題時說:“這位小姐是四川人吧,提的問題都很辣手。”全場大笑。那位小姐也很高興,因為說她提的問題“辣”手,無異於說她的問題問到了點子上。接著,這位企業家說:“辣手是辣手,可是我不得不回答。不回答對不起朋友。大家都等了我半天了,結果隻看到我含含糊糊地說半句話,未免掃興。現在,我就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給大家。”
此外,為了實現和記者、觀眾的溝通與對話,你不妨穿插一些富有人情味的內容。
麵對媒體運用語言的“七要”
麵對媒體,我們既要懂社交,又要懂外交,並且這也是一場對說話水平更高、更綜合的考驗。下麵列出了麵對媒體是運用語言的“七要”。
1.對談話要有興趣
對所發生的一切,所談的一切,談話的對象以及他正在做的事情,都要表示很有興趣。不僅應該對所熟悉的人表示興趣,對所有的人都應如此。你的眼光要與每個人的眼光一一接觸。找出那個不大說話的人,他看上去可能會很不自在,你應該特別注意和他交談。
2.要生氣勃勃從容自如
要懂得讓你的臉和手勢表現出你的活力。不過,有益的交談也常帶有一種寧靜感,一種鬆弛感。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作,而是一種“娛樂”活動,是工作之餘讓人身心爽快的一種休息。
3.要愉快高興地麵帶微笑
當然,這種微笑應當是一種感興趣的、友好的微笑,說話時要流露出你對別人的好感。一定要把愁容留在家中,別把自己弄得像個受損害、被誤解的可憐蟲,讓大家來主動安慰你。
4.說話態度要友好
假如你對在場的人吹毛求疵,或者對他們的論點諷刺挖苦,或者流露出一副看不起他們的神情,那麼這場談話就會失敗。千萬別錯誤地仿效某些相聲演員之間的相互辱罵。他們之間的爭吵是笑料作家所精心編造的,要不是這樣插科打諢,那相聲也許就會沒有笑聲。
5.談吐要彬彬有禮
風雅的談吐本身就是禮貌。這並不意味著隻要在詢問別人時記得說個“請”字,或者向他人告別時,感謝他使你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不是僅此而已。這裏指的是要牢記“為人之道”的原則。
6.話語要靈活機動
話題在變化,談話的人以及說話情緒氣氛都在變換。一個善於公關的人要善於應變。我們欽佩硬漢子的頑強、剛直,但是在公關過程中,這些都用不上。
7.說話要講策略
遵循那條古老的格言:三思而後行。要事先思考而不是事後,這是講策略的根本要素。由於我們不知道別人的敏感點,有時難免會傷人感情。但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由於自己缺乏思考而觸及別人的痛處的情況出現。
回答記者敏感問題的妙招
1.答非所問
在與媒體接觸中,無論是專題對話、答記者問,還是電視采訪,都離不開應答。應答是一種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口才形態,是交際場上短兵相接的利器。一個會智答的人,絕不是問什麼就答什麼,也不是怎麼問就怎麼答,他總是力圖運用答問技巧,掌握主動,既答得好,又答得巧。
有時,提問者出於不可告人的不良動機,往往在提問中設置圈套,致人難堪,此時不能直言回答,可以采取閃轉騰挪、巧妙回避,這就是答非所問。
2.避而不答
對某些不便或不能回答的敏感問題,就應采取避而不答的方式,加以巧妙拒絕。
3.以問代答的技巧
實驗物理大師法拉第有一次在大庭廣眾中做電磁學的實驗表演。實驗剛結束,忽然有人站起來高聲責問:“這有什麼用呢?”法拉第看了一下提問者,反問說:“請問,新生嬰兒有什麼用呢?”
此例中,提問者暴露了他對科學的無知,而法拉第的以問代答則隱含著對提問者在科學上缺乏預見的嘲弄。
4.怪問怪答
有時提問者出於多種原因,會提出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此時就應發揮創造性思維,跳出正常思維模式。他問得怪,你也要答得怪。
1935年在巴黎大學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上,主考人向年輕的中國留學生陸侃如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孔雀東南飛》這首詩裏,為什麼不說‘孔雀西北飛’呢?”陸應聲而答:“西北有高樓。”陸侃如引用了中國《古詩十九首》中的名句“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孔雀自然飛不過去,隻好向東南飛去了。真是問得怪,答得也怪,令人捧腹叫絕。
5.委婉回答
回答時,礙於麵子或其他原因,不便直言其意時,巧妙利用“弦外之音”,委婉回答。
英國作家王爾德在未成名時很貧窮,有一個貴族想聘請他當家庭教師。在談到食宿條件時,貴族問他是否願意和他的家人共同進餐。王爾德回答說:“那全看進餐時懂不懂禮貌了。”雖沒正麵做出回答,但實質上則委婉地表明了王爾德的潛在顧慮——看貴族的家人是否尊重自己。
6.即興智答
即興智答要求答問者反應迅捷,思維機敏,對突如其來的問題迅速做出判斷,急中生智地以精巧的妙語作答。其特點一是要答得快,二是要答得好。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問蘇聯。在蘇聯機場上飛機準備起飛時,突然一個引擎發動不起來。此時,在場的勃列日涅夫又急又惱,指著民航部長問尼克鬆:“我應該怎樣處分他?”尼克鬆回答:“提升他。因為在地麵發生故障總要比在空中好。”
尼克鬆的即興智答含義深刻、饒有風趣,在“視點”上比勃列日涅夫高出一籌,且為東道主保全了麵子。
從何探知名人們的內心不安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緊張感可能來自於陌生感。比如你從未參加過某類活動,一旦有機會參加時就會感覺不適。而事實上,那些所謂的見慣了大場麵、頻頻在媒體上曝光的名人們也都有緊張的時候,隻是他們表現緊張的方式比較隱晦,你輕易感覺不到罷了。
有些人由於身份特殊,譬如說皇室成員、政治家、電視名人以及電影明星等等,常常會不斷地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公共場合,然後經由媒體將信息傳播到世界上的每個角落,他們的一言一行就隨之全都暴露在公眾眼前。不過,他們都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麵展現給觀眾,至於他們內心的緊張情緒,或是不自信的心理,則希望藏得越深越好,最好任何人都發現不了。普通人緊張時,可能會用抱臂的方式來安撫自己,但名人是不會擺出這些顯眼的緊張姿勢的。他們為了不讓他人窺探到自己內心的想法,會利用經過“喬裝改扮”後的交叉雙臂的姿勢來掩飾內心的焦躁和憂慮。比如將一隻手看似輕鬆地搭在另一隻手臂之上,撫摸一下自己的領帶,調整一下袖口,用手去觸摸手提包、手鐲、手表等與另一隻手臂有接觸的物品,等等,這樣的姿勢實際上是在用貌似很自然地彎曲的手臂給自己與他人之間巧妙地設置了一道屏障,從而讓自己緊張的內心得到一絲安全感,以便在麵對觀眾時能夠表現得自信、冷靜、有控製力。
確實,很多時候名人和我們一樣,在公眾場合或媒體麵前也會感到緊張局促。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佩戴有袖扣的名人們會在穿越人較多的房間或登上舞台領獎或走過儀式現場的過程中調整袖扣的位置。事實上,他們不過是想借此掩飾自己暴露於眾目睽睽之下的緊張心理罷了。
相比較而言,女性用來掩飾內心情緒的動作就顯得更加隱晦、更加不易發現了。因為,如果她們意識到自己的儀表或行為有所不妥,或是感到不自信,她們完全可以緊緊抓住手提包或錢包等隨身物品而不必做出明顯的動作。另外,可以用作此目的還有唇膏、化妝品、信用卡以及電影票之類隨身物品,它們都可以當做在必要時用來傳遞信息的小道具。
以細微的動作來充當防禦工具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用雙手握住茶杯。顯然平時你隻需一隻手就足夠端起茶杯了,可當你用兩隻手捧住茶杯時,你的雙臂也就很自然地在胸前形成了一道屏障,將那些讓你感覺不安全的人或物全都拒絕於雙臂之外。這樣的方式既簡單又最不易察覺。
以上列舉的防禦性、掩飾性的身體動作很普遍,幾乎所有的人都曾經用到過,那些名人們也不例外,我們要學會運用一雙慧眼去探究此舉的真正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