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國王傳奇(2 / 2)

有天子山上的墓碑為證。

我是偶然發現那座墳的。

那天離開天子廟,看到山坡上一座低矮平凡的新墳,墓碑上有“段氏先祖之墓”幾個大字,還有簡略追懷祖先曆史的祭文,才知道這座修築於2007年元旦的新墳與久已泯滅的雲南古代史有關。

現摘一段文字如下:

年景村段氏乃古滇大理國皇室後裔,公元一千三百年,明軍攻陷大理,先祖逃難至急遞鋪,恐有不測,改姓為張,至本字派回宗段氏。至此地後,先祖務農為本,勤勞致富,置得房產土地若幹,置墳地四處,一處村旁張家墳,一處清水河張墳山,一處天子廟山,一處八街窩……

守護天子廟的住持餘老太婆,就是天子山下的年景村人。

老太婆曾告訴我,段思平在峨山如何如何,講得有鼻子有眼。百姓聽信真假莫辨的誤傳,把廟裏供奉的國王,當作毗鄰的鄉民,不足為怪,惟當事人心知肚明,會暗中努力,牢記血脈淵源。段氏後人在公元2007年元旦修墳作記,多少還原了曆史,確認其峨山段氏先祖,非國王本身,隻是大理國王室後裔。

麵對倉皇歲月,琢磨鏡中之像有幾分可靠,是辛苦的,甚至是徒勞的。拚接殘缺曆史不是我的專長,是曆史學家的工作。我追述天子山, 隻為介紹峨山縣文化的交流史及其特殊背景,這片默默臥在陽光下的土地,埋藏著獨特文化,又與開闊的雲南大地聯係緊密,很多平靜的村莊和樸實的村民,都有奇異的經曆和才華,很多村鎮非同凡響。

比如天子山下的小街鎮。

小街鎮鎮名的羞怯謙卑,與天子山俯瞰蒼生百姓的傲慢相去甚遠。這個鎮以溫泉出名,人們不知天子山,卻大多熟知小街鎮溫泉。溫泉是始自史前的地質活動,遍布崇山峻嶺的氤氳霧氣,記錄了地球的億萬年曆史,又為百姓送來仙湯神池,洗淨勞頓和辛苦。峨山縣小街鎮的溫泉,早年為本地人所愛,上世紀90年代起,逐漸做成大生意,吸引了眾多遠方遊客。

如今,小街鎮溫泉的熱鬧生意已經延續十年,鎮上名副其實的狹窄小街兩側,還有私人小溫泉的招牌沿街擺放,幾家類似度假村的溫泉寓所高大而豪華,透露出當年財源滾滾的盛況,夜色蒼茫中,喝酒劃拳的喧嘩,依然在鎮街子閃爍不定的燈光下飄搖。

小街鎮溫泉出名,鐵礦資源也是本鎮引以為自豪的財富,現在,又因花腰彝民歌增添了名氣,花腰彝引人注目,與雲南民歌手李懷秀有關。李懷秀不是雲南峨山縣人,卻穿著紅色的花腰彝服裝,在中央電視台的青歌賽現場露麵,以一曲氣韻悠長的海菜腔震動中國,連奪幾次金牌。

小街鎮所屬的幾個位於半山坡的村子裏,世代居住著彝族的支係花腰彝人,民歌手李懷秀出名後,雲南各地的花腰彝脫穎而出,峨山縣小街鎮的花腰彝也被重視,本縣的國家機關部門,經常驅車三十公裏,帶來訪的客人翻越站滿了板栗樹的山坡,去小街鎮所屬的花腰彝村子,聽當地村民唱歌。

花腰彝民歌,就像天子山曆史,令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