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並非單一的彝族血統(1 / 2)

天子山是雲南大理國曆史殘片,一千多年前,段思平有烏蠻三十七部支持,才造反成功,做成大理國王,所謂烏蠻,主要是彝族,當然包括峨山一帶的彝族。

峨山是彝族世居地,中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

二十多年前,雲南、廣西、貴州、四川幾省曆經艱難,根據幸存的彝文古籍,整理翻譯出長篇古歌《尼蘇奪節》,這首彝族古歌流傳廣泛,既能吟誦,也能輔之琴瑟,縱情歌唱。

演唱方式因時因地而異,有一人獨唱,眾人奏樂和跳舞;也有一人領唱,眾人合聲伴唱;還有一男一女對唱或邊唱邊跳的形式。開天辟地的詩句伴隨著響亮歌聲,可以通宵達旦持續唱十幾個小時。

《尼蘇奪節》歌詞的開頭第一章,歌唱過天神諾穀創世造人的事跡:

諾穀老龍爺,

紅土來造人,

頭是虎豹頭,

還長兩隻角,

造出一大群,

遍布大地上。

陰間十二層,

陰城十二座,

陰宮十二所,

也這樣產生。

大地地層上,

獨眼的人啊,

一個生十個,

十個生百個,

百個生千個,

千個生萬個,

萬個生億個,

地上住滿人。

地上住滿人,世界恢複喧嘩。李增華從六祖分支的緣起,向我介紹了簡略的彝族史。

他出生於峨山縣甸中鎮,西南民院彝語文專業本科畢業,1986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峨山縣民委,1998年參與編撰過峨山縣《彝族誌》,並參與編輯和注音整理過彝文古籍《彝族譜係》,現在峨山縣民宗局民語研究室,正整理多年積累,即將出版的峨山《彝文辭典》。

不同地區留存的彝族古籍,均有洪水災難的記載,據傳,遠古時代的洪水卷走所有生命,地上剩一個名叫阿普篤慕的男人。阿普篤慕的首要重任是繁衍後代,天神策格茲派下三個仙女,做阿普篤慕的妻子,三個妻子生下六個兒子,兒子們長大,各走一方,自行繁衍,成為後來的彝族六祖。

六祖分支的含義是分散,中國彝族分布較散,居滇黔川桂四省,雲南彝族遍布全省。因此,可以從語言學角度,把雲南彝族劃分為六個群落,即六大方言區。

一為北部方言區,含大小涼山、雲南會澤縣、巧家縣、楚雄州永仁及其他兩三個縣;二為南部方言區,含雲南玉溪市、晉寧縣、思茅部份地區、西雙版納部份地區、紅河州石屏建水等;三為東南部方言區,雲南紅河州靠近文山的縣區屬此列;四為中部方言區,雲南昆明接近楚雄州的地區和楚雄的大部份地區;五為西部方言區,雲南大理和保山的部分地區屬此列;六為東北部方言區,雲南昭通市、曲靖市除會澤縣外的地區、昭通跟貴州相連的片區屬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