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
近視眼以視遠物模糊不清而視近物仍正常為特征。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近視眼除遺傳因素之外,多與青少年時期燈光暗淡、坐位姿勢不正確使眼睛的調節係統長期過度疲勞,睫狀肌長期痙攣,導致晶狀體亦長期處於凸度增加狀態,致使眼球屈光不正,前後軸變長,平行光線結成的聚光點,落在視網膜之前,而在視網膜上形成不清晰的影像。
二、中醫的病因病理
中醫稱之謂“能近怯遠”症,並認為形成近視眼的原因有“勞傷髒腑肝氣不足”,“不能遠視,責其天火清當補心”,“或為腎疾病,即有先天因素與又有後天體質”,肝開竅於目,肝腎不足失調均可引起近視。
【臨床表現】
視力減退,視遠不清,視近正常。高度近視,前房較深,瞳孔散大。
【中醫辯證】主要症狀及表現特點:
1.肝腎不足症見眼前昏花,並伴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紅脈細等。
2.心脾兩虛症見麵色光白,心悸氣短,舌質紅,舌質淡苔黃薄白。
【推拿治療】宜補氣養血,解痙明目。
囑患者取坐位,施術者站其身旁,用左手扶住頭頂固定,用右手著力,反複自上而下捏揉頸項兩側肌肉,並重點捏揉風池、天柱穴5-8遍。再用中指著力,按揉翳風、翳明等穴。再用雙手拿揉兩側肩井、大抒等穴及頸肩部肌肉,使其放鬆。然後術者坐於患者對麵,用兩手大拇指指腹分推眉弓10遍,然後按點揉以下諸穴,穴位順序是:攢竹-魚腰-頭光明-絲竹空-睛明-承泣-球後-龜尾-瞳子髎,然後按壓眼球10次。再掐揉兩側合穀、二間等穴,手法結束。堅持每日一次,10日為一療程。
【預防與護理】
近視與遺傳有關。要從青少年時即預防近視引起足夠的重視。家庭、學校要有良好的照明,書寫閱讀保持端正姿勢,書本距眼35CM,不要趴著、仰臥、行走時和在行駛的車上看書,書籍要字跡清楚,字體適中。閱讀、寫字一小時左右應休息,可閉目或遠眺。如發現近視要配戴合適眼鏡。
夜盲
凡夜間在黑暗處視物不清而白天視物正常者為夜盲,稱“省目”。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因缺乏維生素A所致。
二、中醫的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肝開竅於目,腎主骨生髓。若營養缺乏,肝腎陰虧,溫邪入,脾胃失調,使運化失職,目失滋潤,引起夜盲。
【臨床表現】
患者感到眼睛發幹怕光,黃昏以後視物不清,結膜和下穹隆部常見色素增生,呈棕褐色。除眼部症狀外,病人皮膚幹燥、有黑頭粉刺,頭發幹脆等。
【中醫辯證】常見症狀及表現特點:
1.肝腎陰虛主證夜盲,雙目幹澀,羞明,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心煩盜汗,舌紅舌苔薄。
2.脾胃虛弱夜盲,雙目幹澀,毛發萎黃,皮膚幹燥,兼見消化不良等症。舌質紅或淡,舌苔黃,脈滑散。
【推拿治療】宜補益肝腎,養血明目。
囑病人仰臥,施術者站於頭側,用拇指和中、食指按揉眼眶周圍數次,使皮下有熱感為宜。然後點按睛明、絲竹空穴,每穴1分鍾。然後囑患者坐位,點按揉摩腎俞、肝俞、脾俞,使皮膚紅、透熱為宜。
【預防與護理】改善飲食,多吃含維生素A的蔬菜及水果、魚肝油等。
白內障
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晶狀體混濁,稱為白內障。一般多見老年患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西醫認為老年性白內障與以下因素有關:生理老化,代謝衰退,長期紫外線、紅外線損傷。
二、中醫的病因病理
中醫認為老年性白內障主要是由於腎水匱乏,肝血不足,脾虛,氣血生化源不足所致。精血虧損,氣血不能濡養於目,故生障翳。
【臨床表現】症狀為無痛性視力逐漸減退,瞳孔區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濁到完全混濁,有時伴有眼壓升高,繼發青光眼。
【中醫辯證】主要症候及表現特點:
1.肝腎不足目生雲翳,視物模糊,腰膝酸軟,頭暈乏力,耳聾,耳鳴。舌質淡紅。
2.氣血兩虧目生雲翳,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胃不容食物、食少即吐,頭暈目眩,視物昏花,失眠,多夢,舌質淡苔黃白。
【推拿治療】宜滋陰養血,補肝去翳。
囑患者取坐位,施術者站其頭前側,首先用一指禪推法從睛明到攢竹,再沿眼眶作環形推摩治療,每側約3-4分鍾。再按揉攢竹、承泣、睛明各半分鍾,然後按揉上眼眶下緣1分鍾,繼續按揉太陽、百會穴各1分鍾。隨繼按揉兩側風池、翳明各1分鍾,再從風池而下至大椎,反複按摩5-7遍,然後拿肩井,點按心俞、肝俞、腎俞,每穴1分鍾。囑患者仰臥,用拇指指腹按點豐隆、光明、血海、三陰交穴3-5分鍾,拿合穀,掐養老穴各1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