囑患者坐位,施術者用雙手拇指點按肝俞、膽俞、三焦俞。然後囑患者仰臥位,推運堂穴,點按睛明、攢竹、絲竹空穴。用手雙運太陽穴,再點按風池、太衝、光明、行間穴,每穴1分鍾。堅持每日一次,每10日為一療程。
【預防與護理】
1.積極治療各種炎症,去除病因。
2.戒除生活的不良嗜好,如嗜酒吸煙等。
3.盡量安慰患者精神放鬆,配合各項治病措施。
眼瞼下垂
本病又稱“雕目”,“瞼廢”等,其特點是上瞼不能提起,掩蓋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響視力。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主要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在後天因素中有提上瞼肌受損,動眼神經和交感神經麻痹,重症肌無力,眼外肌麻痹等引起。
二、中醫的病因病機
1.先天稟賦不足,多因脾腎虛弱,發育不良,使眼瞼下垂。
2.氣血兩虛氣血不足,血不榮筋,肌肉無力,眼瞼升舉遲緩。
3.脾氣虛弱瞼為肉輪,在髒屬脾,脾氣虛弱則瞼舉無力。
4.風痰阻絡多為素有風痰,若上攻於眼瞼,則阻絡而致眼瞼不舉。
【臨床表現】
可見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為了克服上瞼下垂,患者常緊縮額肌,借以提高上瞼位置,而導致額皮橫皺,眉毛高豎,對側眼瞼加寬的特征外觀,如雙眼瞼下垂,則見昂首抬頭視物。
【中醫辯證】常見症候及特點:
1.先天稟賦不足為出生時已有眼瞼疾患,或為眼瞼下垂或為瞼閉不合。
2.氣血兩虛可見眼瞼升舉無力,兼見麵黃少華,氣短,乏力,舌質淡,脈細弱。
3.脾氣虛弱可為眼瞼不舉或不能閉合,可兼見食欲不振,精神困倦,舌苔薄,脈細弱。
4.風痰阻絡眼瞼下垂,麻木難舉,可兼有睛珠轉動不靈活等。
【推拿治療】補氣養血,祛痰升瞼。
囑患者仰臥,施術者站於頭頂側。用拇指在前額部及眼眶周圍部做揉法10-15次,用拇指、中指、食指在眉弓做捏提法10-15次,可向上方用力。然後點按陽白、魚腰、風池、三陰交、陷穀等穴,每穴1分鍾,堅持每日一次,每10日為一療程。
【預防與護理】
1.盡量治療原發病,如沙眼、眼外傷等。
2.應用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滴(塗)眼,保護結膜。
迎風流淚
凡眼睛無紅腫,見風淚出者稱之為迎風流淚。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現代醫學認為是淚小管痙攣及慢性淚管炎病所至,淚道係統狹窄或阻塞而發淚溢。
二、中醫的病因病理
多因肝氣不足,不能帥血上承前目或感受風寒,上襲於目,淚液分泌失控而自溢湧出。
【臨床表現】
平素無目赤腫痛,亦不流淚,但遇風則淚出,無風即止,或僅在冬春季節初遇風寒時淚出汪汪,淚液清稀無熱感。衝洗淚道時,淚道狹窄或通暢。
【中醫辯證】(略)
【推拿治療】治宜滋養肝血,益氣止淚。
囑患者坐位,施術者用雙手拇指點按肝俞、風池二穴每穴1分鍾。然後囑患者仰臥位,點按目窗、頭臨泣、睛明穴,每穴1分鍾。堅持每日一次。
【預防護理】
積極治療眼目炎症及全身的感染。
耳鳴耳聾
凡聽覺出現異常,病人自覺耳內鳴響,如聞潮聲或細或暴,妨礙聽覺,稱為耳鳴。聽力減弱,甚至聽覺喪失,不聞外聲,稱之謂耳聾。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耳鳴主要與外耳因病變阻塞、中耳病變及耳膜病變,以及高血壓、神經衰弱或經常遭受噪音的刺激有關。耳聾可以與以上耳病有關外,還與藥物中毒、巨大聲音的振動有關,老年性耳聾與動脈硬化有關,也與腦外傷有關。
二、中醫的病因病理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腎氣不足,脾胃虛弱,肝膽火盛引起。腎開竅於目,腎氣不足,其竅必虛,肝陽上亢上擾清空,脾胃虛弱,脾運化失調,水濕內停,聚而為痰,痰瘀化火互結,上蒙耳竅而為病。
【臨床表現】
耳鳴自覺耳內有各種不同的響聲,有的如蟬鳴,有的像吹風機一樣聲音,周圍環境安靜時加劇。耳聾自覺聽力減退,感到周圍聲音距離較遠,聽不清、聽不準別人講話。
【中醫辯證】常見症候及表現特點:
1.腎氣不足除耳鳴耳聾外,兼見眩暈,腰膝酸軟或至心煩熱,脈細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