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脾胃虛弱除耳鳴耳聾外,兼見倦怠乏力,至內虛,食後腹脹,麵黃,大便稀溏,舌苔白,脈虛。
3.肝火上攏除耳鳴耳聾外,兼見耳痛、流膿,眩暈,口苦,肋痛,便秘,熾急,舌紅,舌苔黃,脈弦。
4.風熱襲肺除耳鳴耳聾外,兼見耳悶脹,鼻塞流涕,頭痛發熱,舌紅、舌苔白,脈浮。
【推拿治療】治宜補益腎氣,調和脾胃。
囑病人取仰臥位,施術者立於其旁,用拇、食、中指揉拔耳周圍及後頸部數次,然後點按耳門,聽宮,翳風,外關四穴,每穴1分鍾。之後用拇指和食、中指捏住耳廓做牽抖法數次,然後用中指插入耳內做快速震顫法。與此同時,病人自己用手捏住鼻子,向外鼓氣,可反複做2-3次。最後囑患者至俯臥位,施術者用手掌摩擦腰骶底部,至皮膚微紅發熱為宜。重點按揉腎俞,大腸俞,每穴1-2分鍾。堅持每日一次,每7天為一療程。
【預防護理】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憂傷惱怒。
2.加強體育鍛煉,戒除煙酒。
3.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炎症,及其它相關疾病。
4.注意一些藥物有損聽力的副作用。
5.遠離危險的暴破現場。盡量避免接受強而持久的噪聲刺激。
內耳眩暈症
內耳眩暈症是由內耳迷路水腫引起的一種眩暈。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一般認為由變態反應,內耳炎症,創傷及水鹽代謝紊亂或內耳血管痙攣,導致淋巴液分泌過多或正常吸收障礙而產生內耳迷路水腫,從而出現眩暈。此外,酒精中毒,吸煙,吸入汽油亦可導致前庭功能障礙。
二、中醫的病因病理
腎精不足,致髓海空虛而眩,或腎精虧損,陰不維陽、虛火上炎,擾於清竅。或腎水不足,擾於清竅,水不涵術,肝陽上亢擾及清竅。另外,痰濕中陰,瘀血內阻均可引起眩暈。
【臨床表現】
突然發病,患者自感自身或周圍物體有旋轉、浮動、傾斜的運動性幻覺,耳鳴(有時為單側性),眼球振顫,常伴有惡心、嘔吐、麵色蒼白、甚則出冷汗。發作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幾小時或數天後恢複正常。
【中醫辯證】常見症候及表現特點:
1.腎精不足眩暈頻繁發作,發作時耳鳴較重、聽力減退明顯,多伴有精神萎糜、腰膝酸軟、心煩失眠、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舌苔薄,脈弦細。
2.肝陽上亢眩暈多於情緒波動時發作,心煩易怒、頭暈耳脹、麵紅目赤、口苦咽幹、胸肋苦滿、少寐多夢,舌紅,舌苔黃或幹脈弦數。
3.痰濕阻滯眩暈頭重如裹,胸悶不舒,惡心嘔吐較劇、痰涎多,舌淡白,舌苔白膩,脈濡滑。
4.瘀血內阻頭昏目眩,頭陣發性刺痛,痛處不移,心煩多夢、胸脅悶痛、口苦耳鳴、大便幹燥,舌暗脈細。
【推拿治療】宜補腎清肝,祛痰止眩。
囑患者仰臥位,施術者立於頭上側,用拇、食指,抓住耳根部做提拿數次,並在耳區周圍的痛點處,做揉壓法8-10次。然後點按率穀、翳風、腎俞、太溪、腦清、太衝、內關穴,每穴0.5-1分鍾。最後囑患者俯臥位,用手掌按摩腰部20-30次,按壓小腿內側的痛點、陽池、盲俞、太溪各1分鍾。以上手法堅持每日一次。
【預防護理】
1.適當休息,少吃鹽,及鹽醃製類食物,戒絕刺激性飲食及煙酒。
2.注意精神調和,保持心情舒暢。
3.間歇期不宜單獨外出,防止突然發作出現事故。
4.對藥物中毒者應立即停藥。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粘膜的慢性炎症,臨床分為單純性、肥厚性和萎縮性三種。推拿主要針對單純性鼻炎而治。
【病因病理】
一、西醫的病因病理
該病多由鼻炎的反複發作而成,有的與空氣中粉塵的長期刺激及外界的有害氣體及鄰近病灶、用藥不當、吸煙、嗜酒及全身慢性疾病有關,而引起鼻粘膜的深層動脈靜脈神經血管功能紊亂,使擴張滲透性發生改變,鼻內粘膜腫脹,上皮細胞變厚變薄或消失。
二、中醫的病因病理
此病屬於中醫“鼻窒”範疇,並認為鼻為肺之外竅,肺氣虛弱而外感不除,邪留鼻竅,循經入肺,久病則傷肺氣,使肺氣不宣、鼻竅不利。或鼻部氣血瘀滯壅塞或脾虛,濕濁上泛鼻竅而發病。
【臨床表現】
1.鼻塞多為間歇性和交替性。運動時減輕,靜坐、夜間、寒冷時加重,平臥加重、側臥時下側鼻腔較重,有時伴有嗅覺減退,說話時多帶閉塞性鼻音,並有頭痛、頭昏。
2.多涕常見粘液性較粘稠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