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物選擇上,喇嘛們認為那些對健康有害的東西絕對不能食用。如不能吸煙、飲酒以及各種毒品;不能食用刺激興奮的醋、辛辣類食物;不能食用蔥、韭、蒜及動物血肉等穢濁和容易腐爛的東西;少食油炸等堅硬粗澀不易消化的食品;不食油膩、黴變和不新鮮的食品;宜選用蔬菜、豆製品等新鮮、幹淨、清淡的食物。
2)調睡眠
藏密修持者認為,人們勞力、勞心以後,必須有休息的時間,以恢複其體力,睡眠乃是最長久的休息。常人以睡眠8小時為度,過多就會精神困昧,於靜坐極不相宜;過少則體力沒有完全恢複,心境虛恍,也於靜坐不宜。所以睡眠必須有定時,有節製,常常讓神誌保持清明,方才可以入坐。每夕入睡前,可在床上入坐,或者半夜睡醒後,起身入坐;入坐後,如覺得睡眠還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總之,睡眠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方為合理。
《壇經》說:“初夜後夜,亦勿有廢,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常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睡眠與人的壽命相關。美國心髒病專家海大衛發現,每晚睡眠10小時的人比睡7小時的人,因心髒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風而死亡的比例高3-5倍,這說明睡眠太多反而不利於健康。海大衛從1966年開始進行這項調查,當時他針對40-80歲的男女發出了80萬份調查表,兩年後他再分析這群人們所填的調查表,並與他們的現狀進行比較,發覺睡眠過多會造成心髒病突發或中風。原來,睡眠時血液循環緩慢,會增加心髒和腦內血凝的危險,甚至引起動脈硬化。
藏密修禪能使睡眠自然減少,對人體的健康是有益的。
喇嘛長壽的秘訣(3)
3)調身
調身有益於健康長壽是勿庸置疑的,調身實際上是調整軀體姿勢和動作的鍛煉,也是靜極而動的自發功或是自我保健按摩。調身一方麵有助於大腦進入入靜狀態,同時也有利於神經係統和心血管係統更好地發揮其功能,並影響到全身各個係統。中醫認為“人為血氣之屬”,而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在調身時,氣血運行得以加強,從而直接影響到全身的血液循環機能。有實驗表明,修禪時,大多數人可見手指增粗,脈搏波迅速擴張,最明顯的可達原來的3-4倍,甲皺微循環流速增快,長度增加,管徑擴大,因而外周阻力下降,結果是心髒輸出量增加,而血壓下降。同時,修禪還可使腦阻抗血流量相對減少,而血管彈性大大改善,這也有助於大腦進入入靜狀態。
端正身體的姿勢,叫做調身。調身於坐前、坐時、坐後,都要注意。身體的動作,有行、住、坐、臥四種威儀,修靜的人,平常行住進退,必須極其安詳,不可有粗暴舉動,舉動若粗,則氣也隨之而粗,心意輕浮,必定難於入靜。所以在坐前,應預先把它調和,這是坐前調身的方法;到入坐時,或在床上,或在特製的坐凳上,須要解衣寬帶,從容入坐。
先安置兩腳,若用趺坐雙盤 ,就把左腳小腿盤曲加右股上麵,令左腳掌略與右股齊,再把右腳小腿牽上,盤曲加於左股上,使兩腳底向上,這時兩股交叉呈三角形,兩膝蓋必緊著於褥,全身筋肉,好像張弓,不致前後左右欹斜,乃是最正確的姿勢。
然年齡稍長的人恐不易做到,則可改用半趺半盤 ,單以左腳小腿曲置右股上,不必再把右腳小腿牽加於左股上麵。
更有單盤也不能做到的,可把兩小腿向後交叉於兩股的下麵也可。
次要安置兩手,把右掌的背疊在左掌上麵,貼近小腹,輕放在腿上。然後把身體左右搖動七八次,就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頭頸也要端正,令鼻與臍如垂直線相對,不低不昂。開口吐出腹中穢氣,吐畢,把舌頭抵上齶,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氣3次至7次,多寡聽便,於是閉口,唇齒相著,舌仍舊抵上齶,再輕閉兩眼,正身端正,兀然不動。坐久若微覺身體或有俯仰斜曲,應隨時輕輕矯正,這是坐時調身的方法。
坐畢以後,應開口吐氣10數次,令身中熱氣外散,然後慢慢地搖動身體,再動肩胛及頭頸,再慢慢舒放兩手兩腳;再以兩手大拇指背互相摩擦生熱以後,擦兩眼皮,然後開眼,再擦鼻頭兩側;再以兩手掌相搓令熱,擦兩耳輪,再周遍撫摩頭部以及胸腹、背部、手臂、足腿,至足心而止。坐時血脈流通,身熱發汗,應等待汗幹以後,方可隨意動作,這是坐後調身的方法。
具體說來,調身包括行、立、坐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