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藏密發聲養生法(3)(3 / 3)

藏密大乘養生治病秘法(3)

隨呼吸念,有隨吸氣念,隨呼氣念,呼吸皆念三種。

隨吸氣念,吸氣時念咒,呼氣不念,這一法主要訓練固攝。

隨呼氣念,呼氣念咒,吸氣不念,此法對用咒發功意義重大。

呼吸皆念,適合較短的單純咒、複合咒,吸氣念一聲,呼氣也念一聲。

3)隨呼吸念身體自動念

念咒欲產生強大的功能,短期內達到如脫胎換骨的效果,必須在隨呼吸的基礎上主動采取閉氣心念的方法。

閉氣念:初學者在一兩天以內經過隨呼吸念後,在默念中吸一口氣,意想將真言功能攝入,然後心裏默想此咒在有關部位發出強度適宜的振動聲,屏住呼吸,勿使漏氣。如慢慢漏泄鼻息,要待機迅速吸滿,緊緊憋住,一般要配合提肛。等憋得實在不能再忍,也須徐徐吐氣,然後調整呼吸,又如前法,一般以身上出微汗為度。

此法3~7次後,身體自然百脈通暢,諸關開啟,所有部位都大幅度地自動念咒。隨著念咒,小腹等部自動起伏,出現胎息——這是身體自動大練功的反應。胎息部位,不限於小腹,海底輪、心輪、頂輪、兩手勞宮、兩腳湧泉、前額梵穴等,都可能出現大起大伏的胎息。

胎息的出現,有以下幾方麵的意義:

(1)自然地取代肺呼吸,使修法者心髒、肺的負荷降低,睡覺時也難以出現明顯的鼻息。

(2)周身諸穴異常活躍,生理功能增強,出現硬氣功現象。

(3)出現咒我兩忘的禪定效應,不知不覺進入空寂的境地。

(4)給自己和他人治病健身的功能大大加深,效果顯著,為平常功效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5)得到豐富而強大的功能,使身體能場更為敏感,凡遇周圍環境,諸信息雜亂,自己下意識中就會念咒予以調諧。

(6)增強自我控製力,使肺氣、心血、人體能場分別得到加強和統一的運作。

(7)使胸以下濁氣從腳下、肛門排除,不致上竄,故能迅速恢複與增加體力,使頭腦清醒。

5.機體反應與念咒的原則

練真言功與我們所介紹的其他功法一樣,應當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1)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每個人健康狀況,各部分功能狀態,都有自己的特點,所謂慧根有高低之分,體質有強弱之別,從選法入門到練功,不可強求。經驗顯示:有的人學習密法,兩天出胎息,第一天就開天目;有的人胎息不生,天目終身不開。有的人學兩三天就能用咒語和點穴發功給人治病,有的人則成就很晚。有的人疾病盡管嚴重,卻消除得極快,有的人卻收效緩慢得多。成就快的宜把握住每個環節,快馬加鞭。成就慢的,不要超負荷地訓練,因為練功本身需要消耗一部分體能,不要拔苗助長,所謂“欲速則不達”。

怎樣叫做“量力”,量力就是衡量自我之能力、體能、智能、身體綜合狀況。自己練功,既不要向低標準看齊,也不要向高標準看齊,要向自己看齊。今天能練多久,就練多久,能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達到什麼效果以後不能再推進了,就不要急躁冒進,但尚有力更進一步,也不要坐失良機。

循序漸進有幾層意思:依法漸進,依身體功能的基礎漸進,依環境變化漸進。

依法漸進:我們所列之法,本身是一個漸進法。從單純咒到複合咒,從自力咒到他力咒,都體現了藏密重基礎、重實證的原則。把體現元音、元光、混元氣的嗡字訣放在最前麵,就是重根本的反映。

漸進法則,也並非每個人必須千篇一律,有的法可以不修,列在後麵的可以先修,這一點與上麵的要求並不矛盾,這是體現依身體功能漸進的原則。

我們所列之法雖不敢稱包羅萬象,但也盡可能地照顧到從入門到獲得大圓滿成就的各種需求,舉凡強身治病、開慧,各個階段的加持,各種功能的開發,也算是弘法無量。一個人即使活一千歲,也未必能盡證各法之要旨。人隻能在自身環境(社會、自然環境)變化中,因有所需而選擇必要之法修證。例如你的某個親人患了什麼疾病,你就臨時修此對治法,隻要基礎在,隨修隨用,隨用隨靈,要不然很難有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2)飽和訓練,勇猛精進

飽和,就是要練夠、練好,正如吃飯、飲水要求飽滿一樣。一天至少應堅持一遍飽和訓練。

飽和訓練有幾大特征:(1)一般時間在一小時以上。(2)所有練功的酸、麻、脹痛、涼熱、沉浮、大小、輕重、空感全部消失。(3)無法再堅持訓練,雙手合攏,自動收功,向四方行禮,離開練功地點。

以上特征的密旨在於:

(1)人的氣脈,一般每兩小時有一個小周期,由丹田發出,循行兩小時後又歸於丹田。故此實際煉就的功能收入體內,算是一個小結。

(2)上述各種體感,前麵六種,屬於排病,通經絡,攻病灶。後七種感覺,是生命能場和宇宙自然交融的反應。排病,則求通外,不通外不能收功,不然,真氣帶著病氣收功後在體內循行,是很難受的。與自然能交融,就有功能發放出去,而收不回來,修煉反而有損身心。

雙手合攏(甚至雙腳合攏),合掌,反映出內部諸脈輪經穴已循行完畢,陰陽交合,外部功能已經收回。密宗練功有四方護法,許多人不知不覺地給四方行禮,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覺悟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