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密法,無論任何密法,都要勇猛精進。頭一天練得怎麼樣,不要散失,第二天應當把這種感覺練出來,然後再以此作基礎,這樣進步甚快。例如胎息,兩三天即可成就,但如果不采用閉氣法這樣大練,恐怕一輩子也不能指望出現,精進的妙處如燒開水,接連升火加溫,方可成功。不然,燒燒停停,火熄了,水涼了又加上點火,哪怕燒掉一千斤柴,也未必能燒開一斤水。精進又如登山,不能半途而退。每天進進退退,沒有突破,每天都隻能在原地轉悠,隻有以所至高度為新的起點,一天天進步,才能到達高峰。
3)養練結合,順應天然
練就是用體式、手印、持咒依法而練;養就是休息。練功者應照顧工作等其他方麵事宜,二者應結合起來。
練功,容易使人體各部位進入一種高效活動狀態,有時活躍有加,便產生一種過度興奮而轉入抑製過程,這時便需要靜養。靜養中,所得的功效往往微妙,不要隻強調修練,不注意養。從時間分配來說,三分練,七分養,是行家名訓。
養,還包括其他事宜,不能過分強調練功而放棄事業、工作,放棄社會責任、義務。作為一個希望有大成就的人,應在這兩者之間有機結合,順應天然。
藏密禪修養生法
修禪入定是喇嘛們生活的重要內容,藏傳佛教密宗中身、語、意三密的修持,特別是其中對於觀想的修持完全是為了入定。而禪修與養生實是二而一的問題,密不可分。本章分別介紹了禪修的內容、要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養生者不可不知。
修禪入定是喇嘛們生活的重要內容,藏傳佛教密宗中身、語、意三密的修持,特別是其中對於觀想的修持完全是為了入定。
佛家禪定修身法有顯著的養生保健意義。藏傳佛教修禪方法可以調理身心,根據《大般涅槃經》記載,我們可以了解到佛陀禪定的內容:“此是如來最後說法。如是世尊進入初禪,出初禪進入二禪,出二禪進入三禪,出三禪進入四禪,出於四禪進入空無邊處,出空無邊處進入識無邊處,出識無邊處進入無所有處,出無所有處進入非想非非想處,出非想非非想處遂進入滅盡一切想與受處。”
禪定為修道的不二法門,證悟之惟一梯航。經中所謂初禪,是指擯除世間種種欲念,由“離”生樂。如果斷除覺、觀,不見身境,無念內淨,喜悅更增,便是達到了二禪。舍卻二禪時獲得的喜樂,進入更深的定境,得到世界上最高的喜悅,並由定生慧,達到正念、正知階段,從而進入三禪之境。忘卻物我,超脫苦樂,不苦不樂,心極寂定,就是四禪。
什麼是禪
禪是梵語“禪那”的略稱,義譯為靜慮,是製心一處、思維觀修之義。禪,也是“禪定”的略稱。“禪定”一語是梵語“禪那”的略稱“禪”和梵語“三摩地”意譯(略譯“三昧”)的“定”的梵漢結合而成。“禪”是漢語中的外來語。禪那和三摩地都是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術語。禪定還有瑜珈、止觀等異稱。
由禪引申出來相關聯的禪語是很多的,諸如:禪觀、禪定、禪心、禪意、禪味、禪風、禪機、禪悟,以至禪詩、禪畫,等等。
在印度,禪定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一種修行的方法,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即已盛行。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為基本三學,是每個佛教徒必須修持的根本法門。佛教傳入中國後,曆代祖師和各個宗派,無不以禪定或禪觀為其修行和立宗的根本。
關於禪,曆代禪師和古今研究禪的學者有關論述很多。很多論述對現今修習者的心理建設,有直接或間接的感染力。
台灣耕雲先生講禪是“無念、無相、無住”。無念是心離好惡、取舍、憎愛,遠離一切來自“前塵緣影”的分別想念,而非舍棄正念、正思維、無相,並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牽製。無住,是不讓心停留在任何一個地方而產生執著,念起即覺,覺之即忘,活潑無染。
“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為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禪宗六祖如是說。
從現代意義上來理解,禪是一種“冥想”,並用冥想的方法達到入定的境界。禪的內容,則是很難用言語文字表達的,必須親身去體證。
對於沒有修過禪的人,很難理解禪的內容,就像一個從未看過、吃過椰子的人,無論你如何形容椰子的顏色、形狀、味道,他都無法領會,除非他親自去品嚐。
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禪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東西,也無法依靠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但語言文字卻能引導或指示初學者如何去親自體驗它。因為禪的經驗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靠自己品味。
修禪的基本要求
學禪、修禪在外相上看似消極地靜坐以求解脫,然而它是積極地對待人生、對待自我的一種好方法,是一種向上的精神,決不是它的反麵。
禪的基本要求是從問題著眼,不先從外在的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征服著手,而是先從對於自我的徹底認識做起,當您認識了您的自我是什麼的時候,也同時消失了您現在所認識到的自我。這個自我觀念的重新認識,就是開悟,或稱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汙染,真實地看這自性的本來麵目,即明悟自心,澈見本性。汙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自己原本的心。“反聞聞自性”,即反觀觀自心。佛學中講:心即性,即佛。一句話,禪是自悟自修,自我覺醒,用禪的功夫去消除自我。一個成功的禪的修煉者,不會覺得各種外在責任是負擔,也不會覺得生活條件是對人們的壓力,他隻覺得永無止境地發揮生命的活力,是絕對自由的表征。所以禪的生活必然是正常的,並且是積極的。它是愉快的,並且是開朗的。因為習禪給你源源不絕地提供方法,開發你的智慧寶藏,開發越深,得到的智慧越高,到最後,全宇宙的智慧都為你所有。那時在你看來,包羅一切空間及時間,無一不在你的智慧觀察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