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瞌睡或昏沉的現象,把眼睛睜開睜大,等精神好了再微閉。坐久了,容易昏沉或胡思亂想,腦中妄想紛飛。為了避免昏沉散亂,可以修煉數呼吸法。
禪修入門方法(2)
5.數呼吸
數呼吸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昏沉,提起正念。常用方法有兩種:①數呼吸(數息法),②念佛號。這些方法同樣是要達到心無二用,令心念專注之目的。
先練習數呼吸,注意呼吸之出入。一般人呼吸,出息時間較長,入息時間較短,所以我們數呼吸時,隻數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時候數一個數目,到了吸入的時候,仍停留在該數字上,到下一口氣呼出的時候,才換下一個數目。
平常人每分鍾呼吸大約十四至十六次。不能故意控製呼吸,否則胸部會不舒服。
當打坐經驗相當豐富之後,呼吸自然會逐漸慢下來,到每分鍾四至五次,那已經到了要入定的程度了。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鍾十次,心已經相當安定、平穩。
如果呼吸急促必然是非常煩悶、恐懼、急躁、興奮的現象。呼吸和脈搏是息息相關的,呼吸有問題,脈搏必然也會有問題;脈搏快,呼吸也一定有問題,所以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數息法是在每一個出息時數一個數字,從一數到十,然後重回到一再數到十,周而複始,反複地數。數息的時候,一旦起了妄念或雜念,無論中途數到多少,都得重回到一數起,因此往往無法順利從一數到十,不是數不到十,就是數過了頭而不自覺。開始數息可能覺得新鮮,等數了一段時間後也會覺得無聊,所以要練習對於每一口氣的每一個數目,經常保持新鮮感。
念佛號:有些人不數息,呼吸很正常,一旦數息,呼吸便急促不自然。如果是這樣,可試試念佛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
6.調心方法
調身、調息、調心的調,就是調整的意思。打坐時候的動作、姿勢與調身有關;調息則與呼吸的出入有關。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而然會平靜下來。心息相通,心能平靜,各種胡思亂想,種種心理活動及衝動,自然也會穩定下來,是為調息、調心。
念佛與呼吸無關,與調心有關。心緒非常昏亂,念佛可以念得急促,心緒相當平靜,念佛就當緩慢。念佛數數也是從一數到十,再回頭重複的原因,是為了防止變成機械式的數數,即口在數數,而腦子在胡思亂想,數目仍數不好。我們從小就已會數數,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數息時一不小心,一數就數到一百、二百,並認為數到二百比數到十還容易。
每十個數字要回頭一次很麻煩,但我們的目的不在數數,是要使我們的心隨時隨地專注在一點上,不離開這個範圍,亦即心不離開我們用功的方法。數息不離呼吸出入的感覺,念佛不離佛號,也就是把心收回來攝在一點上。其目的是希望達到自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肯定的功能。
若對自己的心念活動不清楚,即表示對自己是不夠了解的;若對自己的了解愈深刻,則對自己的信心便愈堅固,能發揮的能力也愈強大。對自己愈不了解,愈容易做錯事、說錯話,那是因為心不由己地胡思亂想,口不擇言地胡說八道,身不由主地輕舉妄動,這些都顯示自己不了解自己,所以無法掌握自己。
想避免發生這些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現象,就必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對自我了解愈清楚,發生錯誤的機會就愈少;相對的,自我的思考、判斷及言行舉止,也會愈正確。當我們對自己的心念愈能掌握,對自己的信心便愈加強,就能達到從自我認識而自我肯定而自我成長的目的。
佛法是教我們要放棄自我、要無我的,但在達到無我之前,先得要建立自我;先要提得起,才能放得下。當自我是什麼都不知道時,如何放得下呢?
7.起坐前的全身按摩
打坐結束,要起坐(出定)之前,心要先動,告訴自己要起坐了,身體跟著慢慢搖動,雙手合掌,雙手放在膝蓋上,將身體做較大幅度的搖動,把每一個關節都搖動後,把腿放開,然後做全身的按摩。
按摩的順序是先搓熱兩掌,用拇指背輕輕按摩雙眼眼眶,並用搓熱的手掌心敷壓眼球;再用雙掌按摩臉部、額頭、後頸、兩耳、雙肩、兩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尤其是兩臂腋下多淋巴結處、後腰腎部及命門,多多按摩有益健康;接下來右邊大腿、膝蓋、小腿,左邊大腿、膝蓋、小腿,再輕柔轉動雙足腳踝。
打坐的人,後腰非常重要,應多按摩。
9.打坐注意事項
當腦子清楚,體力充沛的時候,最適合打坐,最好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鍾,如能坐到半小時至一兩小時更佳。
入靜要領
1.除煩入靜
修禪的最基本功夫就是入靜,要做到入靜,首先要排除一切煩惱,隻有離開煩惱才能做到思想安靜。修禪初級靜功的入靜不講意守和呼吸。意守是把意識集中在身體內(或體外)某一處。意守是實法,呼吸鍛煉也是實法,意守某一處會出現一定的效用,但我們現在暫時都不學。我們練“入靜”,不要求意守某一處和怎麼呼吸,是實法虛練。因此,初學者似感到難以做到。其實不然,隻要肯下功夫,刻苦訓練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