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藏密發聲養生法(6)(1 / 3)

(5)天地存一物法:在自然界有的一些單調音響,如輕微的機器聲(夏天的電風扇的嗡嗡聲),秋天的唧唧鳴叫的草蟲聲,吱吱的小鳥叫聲,淙淙的流水聲,雨打簷瓦聲……總之,在自然界中一切柔和,有節奏的音響,均能有助於入靜;而自己的意念慢慢的隻存到這個聲音的寄托上,如天間隻有此物了。

(6)憶音法:如果在靜坐時,用“天地存一物”法,無聲音可寄托,那麼靜寂無音的境地本來就是一個良好的環境;但還是不能入靜,又找不到一個可借的物音,那就可以用回憶的辦法,用“天地存一物”辦法中的那些聲響,在自己思想中占一個位置,使這些良性的單調、柔和、有節奏的音響在自己意守部位回蕩,使人感到輕鬆自在。用意不可牽強執著,仿佛若有若無,逐步達到入靜的目的。

(7)反想法:入靜是要求人們不想事物。但是,在不能入靜,雜念叢生時,不妨因勢利導,如回憶生活中一些愉快的往事,特別是親身經曆中的感受最深,最有回憶意義和趣味的事。如祖國名勝古跡,一次值得欣慰的紀念,和朋友的一次暢敘談心,遠方的友人,等等,但這千萬要注意隻想某一件事或物,不要牽涉太多,僅隻圈定在一個最佳的鏡頭,否則,更進一步引起暇想,那就再也不能入靜了。這主要是用突出一點來抑製其他的雜念。

(8)視物法:這也是一種因勢利導的辦法,將自己最喜歡的物件,如:美麗的花朵,可愛的雕塑像,名人名畫,玻璃缸的金魚,等等,放在前麵,眼睛微微張開,含情欣賞,這也能帶來導致入靜的良好刺激,使思想逐漸入靜下來。等到雜念已悉盡消除時(或至少逐漸減少而不是接連出現時),可輕輕閉上眼睛,逐漸著意意守物景,以達到入靜的階段。

(9)誘導法:有的初練者,每次練,一練就是雜念,一坐下來,雜念比不練還要多,幾乎有不能練之勢。這時,可以用此法,此法同“視物法”以及下一法“自然法”均為誘導性質的準備法。一開始靜坐時,從頭發尖、耳朵尖起一直到腳尖慢慢鬆下來,並念單一的“鬆”字音。也可借助電唱機、錄音機在旁邊發出的語言誘導,如“慢慢地靜下來……”“慢慢地鬆下來……”等,練者以這樣的指令,有順序地去做,步步引入,於自然中產生相應的共鳴,就會很快地被誘導入靜。

(10)自然法:在自我難以入靜的情況下,可以用此法。在意守部位,一般在丹田(一般指臍下一寸半)的位置,升起一輪明月,此月分外皎潔;或自身置於一桃花村中,綠樹成蔭,落英繽紛;或在美麗的青島之濱的海灘中遊泳,置身於漣漪蕩漾的萬頃碧波中。在做這些暇想時,悠然自得,靜坐者麵帶笑容,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融化在這些意象和事象中。這樣,就不知不覺地被引導到自我入靜的境地。

入靜訓練(2)

2.入靜“六字訣”

入靜辦法很多,以上例舉的十種僅供禪修者參考。為了使禪修者有進一步的提高,在這裏介紹一種中級的修煉法“六字訣”,這是佛教“金剛禪”中的秘傳之一。在過去各派有所流傳,但並不廣泛,因於理論上並不完備。

所謂“六字訣”,即是讀“噓,嗬,呬,吹,呼,嘻”這六個字。是金剛禪功的發聲部的一個組成部分。對金剛禪的發聲,武、醫、儒三家各取所需加以利用,但均未得全貌,醫家就隻用了這六個字,六字六音,並在書上有所闡發,但是綜觀社會上的一般修煉者,卻並不依這六字去練,這正是理論上不完備,實踐上無法堅持和深入的表現。

再將“六字訣”的練法介紹如下:

“噓”讀“虛”音;“嗬”讀“喝”音;“嘻”讀“西”音;“呬”讀“絲”音;“吹”“呼”和原來讀音相同。在練習時,注意呼吸,各個音都應在呼吸的“呼”時讀出來,讀音應不發出聲音,而且忌出音於口鼻,在呼時慢慢地讀,拖長音至結束,再緩緩地吸氣續念。

這個六字訣,可以單獨練一字,也可以六字全練,單獨練一字,每練二三十次即可慢慢入靜,六字全練,每練七八次即可。

單練法,可區分季節來練:

春練“噓”字(春屬木,配屬肝,可有強壯肝髒的作用);

夏練“嗬”字(夏屬火,配屬心,可以強壯心的作用);

秋練“呬”字(秋屬金,配屬肺,可有強壯肺腑的作用);

冬練“吹”字(冬屬水,配屬腎,可有強壯腎髒的作用)。

練單音後,應接著練“呼”和“嘻”,這兩個音很重要,因為“呼”屬脾,脾髒機能旺盛,對其他內髒有所助益。“嘻”屬三焦,主通達全身氣脈,對清理氣血有很大幫助。

練習六音,其主要作用並不在於單純為了健康。

同時連續練習六字,則應按以下順序念讀:呬,吹,噓,嗬,呼,嘻。“六字訣”可以在練自然樁動作時練習,每次練畢都應做調理功夫,做攪舌叩齒,鼓漱吞津,氣自歸元的收功方法。

總之,“六字訣”在誘導入靜時,其入靜的速度是很快的。這裏僅此略敘而已。

定力修煉

定力修煉是在入靜訓練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的修煉方法,也就是相當於初中畢業,完成了普及教育任務,要上高中,繼而上大學深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