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心
密宗修習禪定的方法很多,訓練定力是修習禪的方法之一。定力在金剛禪中是屬較高的層次,在密宗的其他法門中定力是禪定中的高功夫了。金剛禪習練定力,一開始,老師隻教學員坐好,或把雙腿盤好,把雙手置於腿部或膝蓋上,掌心向上,舌尖頂上顎,閉目或垂簾微睜。就像是隨便坐下來,安下心來,休息休息差不多。盡量什麼也不要想,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而且坐的姿勢、盤腿姿勢(單盤、雙盤、散盤)都無嚴格要求,坐多長時間也不作硬性規定,但坐著不能瞌睡和昏沉。瞌睡和昏沉說明人有些疲勞了,那就睡夠了再練,完全任其自然。然而,這裏有一個要求:“什麼也不要想。”這話乍聽很一般,仔細一推敲,去實踐一下,那就有深度了。什麼也不要想,等於要求修習者“無念、無相、無住”的高境界無異了。做得到嗎?試試看吧!能做多少就多少,任其自然。能有幾分鍾不想就很好,一二分鍾不想,以至幾秒鍾不想也不差了。這方法既簡單又易行,無論什麼人都可以試試看。這也可以叫做定力測驗。這是很好的升班學習前的“摸底考試”。通過摸底考試,就可以試出自己的心,對自己的心,就會有一個更進一步的了解。原來自己的心並不是那麼聽話的,叫它靜下來真會靜下來的?叫它什麼都不要想,就什麼都不想了的?隻有坐下來,向自己提出什麼也不想的要求,才能發現正確的答案,才能了解自己的心。不了解自心,怎麼能去製伏自己的心呢?怎麼能對症下藥呢?從這一要求來說,開始訓練定力是很初步的,每個修習者都從自己和製服自己的心的水平作為起點學練就可以了,不要操之過急。
定力訓練就是學人向自己的妄念、煩惱以及病魔不妥協而鬥爭的過程。因為隻有在練定力時,你才會發現自己定不下來,或者定的力度不夠,靜幾秒鍾,妄念和煩惱就來糾纏你了。一切妄念和煩惱,根深蒂固,若妄念綿綿不止,即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魔”非是外來的“魔鬼”,而是自己內心的“心魔”。
有的人不學定力還好,妄念尚少,學了定力,妄念反而多了。這是因為我們平時不去注意它,習以為常了。實際上平時妄念是很多的,它如瀑流一樣,從不止息。不過在未修定時,自己不察覺罷了。
我們修煉定力,就是讓我們自己去察覺這些妄念,察之才能覺之,覺之才能除之。這就是“靜慮”和“自審”,自我反省的過程。觀心的過程,是見性的過程,也就是禪定的基本內涵。所以不要怕妄想,也不要怕製服不了它,亦不必費力去降伏它,隻要認識妄念,不執著它,不追逐它,也不要排遣它,更不相續,則妄念自離。所謂“妄起而覺,覺即妄離”。說得具體點,習定力,實際上是“返觀內照”法。我們平時雙目注視外物,思想分散,現在靜坐下來,雙目閉合,向內返照自己的念頭,覺得妄念來來往往,生滅不停。對於這些妄念,我們既不要去攀緣它,也不要遣除它,耐心靜靜觀照。甲念起一返照,甲念便空,乙念起時,再返照,乙念又空。這樣念念生起,念念返照,便念念空淨。這是一個很好的調心法門。習定力時察覺到妄念多正是向自覺自悟邁出了第一步。我們隻要精勤地練習這種返觀內照功夫,到一定時候,妄念便能自然消失而達到心意寂靜的境地,以至明心見性。如果這種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時時用心,雖然不靜坐,也能如靜坐時一樣,心誌鎮靜。這對改善性格,改善體質,開發智慧,大有裨益。
2.治心
為什麼要治心?因為人有妄想、有煩惱。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妄念、那麼多煩惱呢?
人們的內心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簡言之,人心的妄念和煩惱是受世間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困擾。然就其總體而言,不外是理智與情感矛盾的產物。在人們的心中,理智與情感是兩個水火不相容的東西,一個是冷的,一個是熱的。情感是先天本能的衝動,理智卻大半是後天學習和經驗的結果。理智與情感不能在同一時間存在。理智到了高潮的時候,情感總是低潮,反之亦然。理智與情感都有悟與迷的區別,即正確與錯誤的區別。迷與悟主要是就精神因素而言,也就是用什麼尺度來判斷是非、善惡。
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往往就在於處理一切事情時都是以事先劃定的框框出發,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麵目。這種事先劃定的框框就是無明,就是妄念,就會使純淨無瑕的客觀世界變成荊棘叢生,而使自己陷入煩惱的深淵。
人們怎樣才能跳出煩惱的深淵呢?佛法有答案:以緣起性空的觀點破除以我為中心的執見,樹立無我無私的正見,就能趨向圓滿超越的人生。這種超越的境界,即佛經上說到的“轉凡成聖、轉迷為悟、轉識成智”。經過這樣的超越,便達到了人心淨化的目的。人心得到淨化之後,即得到治和製。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對人們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有很精辟的論述。他說:“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在慧能看來,眾生與佛之間的不同就在迷悟之別,而迷悟的根源是心。說明人們的內心世界是多麼不平靜啊!方寸之內,有高山、有大海、有惡龍、有魚鱉。怎樣才能使內心平靜呢?慧能說:“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滅;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