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藏密發聲養生法(6)(3 / 3)

慧能這些言教,不僅對佛門修禪習定之人有導航作用,對於以養生健康為目的的修煉者,也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3.定力境界

如果我們在學習金剛禪過程中,在修定力取得一定功夫的基礎上,繼續精進,隨著心理和生理的進一步變化,就有可能進一步進入定力的境界,即在克製煩惱和妄念後往往容易出現的境界——“虛幻境界”——就是在靜功中腦子裏反映出來的“幻相”或“幻境”。如看見山河大地、海洋湖泊、陽光月色、人相、佛相、動物相以及種種色相。有的幻相給人以良性反應,有的則會給人一種惡性刺激。要順其自然,不可執著,更不可當真,執著和貪戀幻相,把它當真,就會出毛病。總之,修定的人,在定中會經驗到的種種境界、形形色色,一言難盡。這種種因心理、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幻相、幻覺,倘能以清醒的科學頭腦去對待,知道它是不存在的,就會冰消瓦解;但執著幻境,以為真實,就會出毛病。

到達虛幻境界,在擺脫妄念、煩惱、自私方麵是大大地前進了一步,上了一個新的層次,進入了忘我的層次。或者說進入了“大我”。你存在於宇宙之中了,你融入了宇宙。你與環境之間的矛盾不存在了,自己的身心世界不存在了。

虛幻境界的一些感受同前麵一節所講的習禪第二階段相應。這個階段,對每位修煉者來說,如果沒有師父指導,往往要經曆很長時間,幾年以至幾十年,始終在同一個水平上下徘徊。如果有好師父指導,或者有一幫誌同道合的師兄弟、同學一起經常集體練習入靜,相互討論。達到虛幻境界的修習者,學習“身、口、意”三密相應,即手結印、口誦咒、心觀想的各種密宗法門,就很容易入位和就範了。也就是說學習密宗的根器具足了。

“虛幻”是心隨幻行,心是被動的,不當真則可,一當真就出毛病。所以,已經到達這一境界的修習者,應該在師父指導下,學習“三密”。使虛幻轉化,轉化為三密所規範的正法中去。不能再讓虛幻牽著你的鼻子走,因為虛幻是不穩定的、千變萬化的。而且很多虛幻是個人日常潛意識的暴露,有的甚至是私心雜念的大暴露。

有的人對虛幻境界的大道理是接受的,別人與他談及功中景象時,他也會作一番解釋,不可當真呀!但一旦自己出現好的境界,他就以為是真的,因為他主觀上希望是真的,特別是有幻聽的人,要說服他,不要相信功中聽到的“無形上師”或“某佛”的“話”或“指示”,很難很難。實踐證明,幻聽往往是出精神病的前兆,不及時製止,往往後果很嚴重。

到達有虛幻境界的金剛禪修習者,說明入靜關已經闖過,如果想繼續精進,必須要以“三密相應”的正法來規範,要有正統上師、品行德性好的上師指點,否則必然走彎路以至邪道而不能自拔。在入靜好的基礎上,接受正法,繼續努力,就有可能進入正定境界,排除了妄念、煩惱的幹擾。也就是用觀想取代不由自主的幻覺幻境,把身心調勻後,定力自然會漸次增進。此時妄念不生、心注空境、氣息微細或停止,從而產生“樂、明、無念”的高層境界。心理和生理都已經有了根本的變化,已經與常人不同了。得定以後,人們原有的心識病態,漸次消除,那時輕安自在,智慧自然生長。修定者憑藉定力,使修煉金剛禪從“有相瑜珈”自然過渡到“無相瑜珈”。

數息法

1.數息

數息法在密宗裏為行氣調息的基礎方法,也就是最為典型的密宗修煉方法。在後期密宗裏叫“風瑜珈”,是在練習脈道的基礎上進行鼻息,即呼吸訓練的一種法門。

呼吸是生命賴以生存的保證。密宗通過各種呼吸方法訓練,補充和控製人的生命能量,疏通脈輪中的生命之氣進而使人的精神升華,達到天人合一,與宇宙共識,開發人的智慧和潛能。

《密宗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一說:“諸息調和者,就三脈門一日夜21,600次息,即24小時,每小時900次。”這和生理學上的每分鍾平均15次的說法很相近。而後期密宗的行氣調息是以這個為依據的。

行金剛數息法的準備,即七支坐:

(1)足跏跌坐。兩腿盤曲(雙盤、單盤、散盤均可),足心向上。盤坐有困難者,普通坐式也可。

(2)手結印,兩手相疊,手心向上,大拇指相拄。右手置上,謂吉祥坐手印;左手置上,謂降魔坐手印。

(3)脊直肩張,整個身背舒弛下沉。

(4)曲頸如鉤,頷壓喉結,眼簾下垂,下巴內收。

(5)舌頂上齶。

以上五點,謂之身寂。身清淨,身自在,可使諸脈相連,脈道暢通,身安氣住。

(6)語寂——口安穩,口清淨,口自在。即坐定初,口吐濁氣,保持靜默,呼吸自然,也就是專心於寂靜無聲的呼吸之中。

(7)意寂——意安穩,意清淨,意自在。即坐定後,心不憶過去,不思未來,於眼前內外境不起分別,製心一處,心不外馳。保持非有非空,真空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