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跨進新世紀的輪回(2)(2 / 3)

然而,即使在西方國家也被視作另類的蛋形建築,卻毗鄰天安門廣場橫空出世,頓時輿論大嘩,人們議論紛紛。

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早有預料,設計之初在接見法國設計師安德魯時,朱鎔基就鄭重地對他說,我們接受你的設計,會承擔非常巨大的壓力。我們給你這塊土地,是中國最珍貴的黃金之地。全中國人民都會來品評你的作品,有51%的人讚同,你就成功了。

安德魯領導的巴黎機場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經過兩輪競賽三次修改,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國際競標中,從36個設計單位的69個方案中脫穎而出,獲選為最終的建設方案。

安德魯是享譽世界的建築大師,29歲時就成功設計出被稱為“傑作”的法國戴高樂機場。此後他的才華在世界各地的機場設計中大放光彩,其中包括中國上海浦東機場。他的設計以大膽、前衛、挑戰傳統著稱於世。

安德魯獲得投標資格,並最終中標,向人們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國家大劇院將是一個出位的設計,是一座足以對天安門傳統風格產生衝擊的建築。

大劇院業主委員會規劃設計部部長周慶琳回憶說,《中國國家大劇院建築設計方案競賽文件附件》設定了三條設計要求:“應在建築的體量、形式、色彩等方麵與天安門廣場的建築群及東側的人民大會堂相協調;在建築處理方麵需突出自身的特色和文化氛圍,使其成為首都北京跨世紀的標誌建築;建築風格應體現時代精神和民族傳統。”

上述要求,被通俗地轉述為“三看”:一看就是中國的,一看就是北京的,一看就是天安門的。然而,第一輪過去,69個方案沒有一個能夠滿足這些條件。“苛求所有這些東西在一棟建築上,曆史的,政治的,要求既老又新,既傳統又現代,是否是個烏托邦?”參與安德魯方案的清華大學教授吳耀東說。

獨自沉思幾天後,安德魯幹脆拋開了這一切,拿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幾何完形”,把高低起伏的4個劇場包裹在一張最簡單的表皮裏。

安德魯解釋說,麵對圍繞著天安門廣場的完全對稱,風格近乎劃一的建築群,如何在紫禁城的對麵插入一個延續這一古老傳奇的曆史的章節呢?他說:“我要為這段曆史增加一個新章節,就是要切斷曆史,要保護一個古老文化,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逼到危機邊緣。”

“如果選不到一個曆史延伸的好方案,寧可選一個現代的;選不到一個結合得好的,寧可要一個前衛的。”西班牙評委包菲爾表述了安德魯方案入選的根本原因。周慶琳說,這也是西方評委們的共同想法,看了太多的大屋頂,希望在北京能看到曆史發展的腳步。

在1999年7月2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送上來的3個方案,最終敲定了安德魯方案。這一大膽選擇讓安德魯和周慶琳都有些震驚。“這傳達出強烈的麵向未來的信號。”周慶琳說,“最直接的影響是,國家大劇院淡化了天安門地區政治性廣場的定位,也衝破了長期以來建築設計的束縛,有了它,才有了後來的中央電視台新樓、鳥巢、水立方……”周慶琳的說法還可以做出這樣的標注:蛋形國家大劇院開創了中國建築的新紀元。

安德魯說:“我想打破中國的傳統,當你要去劇院,你就是想進入一塊夢想之地”。安德魯這樣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是一顆生命的種子。“中國國家大劇院要表達的,就是內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寧靜籠罩下的內部生機。一個簡單的‘雞蛋殼’,裏麵孕育著生命。這就是我的設計靈魂:外殼、生命和開放。”

整個殼體風格簡約大氣,其表麵由18000多塊鈦金屬板和1200餘塊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組成,兩種材質經巧妙拚接呈現出唯美的曲線,營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整個建築漂浮於人造水麵之上,觀眾需從一條80米長的,擁有濃厚藝術氛圍的水下長廊進入演出大廳。

國家大劇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會堂略低3.32米。但其實際高度要比人民大會堂高很多,因為國家大劇院地下的高度有10層樓那麼高,其60%的建築在地下。

周慶琳說,“安德魯方案入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家大劇院為整個天安門地區建立了一個新的綠地和水係。”殼體外環繞一個人工湖,湖麵麵積達35500平方米,加上綠地,恰似在天安門地區增添了一座中心公園。這為幹燥少綠的天安門廣場改善生態環境,是一個妙筆。

對於大劇院的褒貶之爭,至今都沒有停息。盡管安德魯等人有一千個理由為“蛋殼”辯護,批評之聲仍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