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意思是“功德無量,莫高於此”,坐落在河西走廊上的敦煌市,以壁畫和塑像聞名。它號稱“東方盧浮宮”,是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
莫高窟的修建,最早是在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後來經曆了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擴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敦煌莫高窟大型石窟寺,藝術成就分為繪畫、雕塑和建築,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現有洞窟735個,其中的壁畫麵積達4.5萬平方米。有人計算,如果把這些壁畫按2米高排列的話,能排成長達50裏的畫廊。
莫高窟自從誕生,到現在,已經存在了1000多年。莫高窟壁畫可以說是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在世界美術史上,也是驚人的奇跡,有著重要的地位。
莫高窟的壁畫大多繪製在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題材多樣,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曆史、經變、神話傳說、供養人、裝飾圖案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描繪現實場麵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如狩獵、耕地、紡織、交通、戰爭、婚嫁等。莫高窟壁畫是研究中國繪畫發展的重要史料,從中也可以看到古代中國的民俗風情。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豔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要說莫高窟壁畫上最有名的形象,就是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飛天”了,現在的敦煌市的城市標誌,就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
“飛天”在印度佛教中是佛的護法神,佛教傳到中國後,和道教裏麵的仙女或者天女混成一體了。
所以,在整幅的壁畫中,飛天很少作為主體,隻是出現在佛陀的周圍,當佛講法時,她就在周圍散花,或者奏樂。“飛天”的數量雖然多,但是通常很小。根據年代的不同,各個朝代所畫的飛天也不太一樣。比如,北魏的飛天呈“V”形,給人的感覺有點笨重欲墜。
而唐代的飛天,就體態輕盈、飄逸瀟灑、色彩鮮豔了。這往往使人對那個自由奔放、充滿浪漫的時代增加了向往之情。
飛天也是唐代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她配合佛陀的說法,有的飛翔,有的騰躍,有的揚手散花,有的互相顧盼,給人以遨遊太空的歡樂景象。
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衝雲霄;有的從空中俯衝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遊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
畫家用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
這些豔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西北的荒漠之中,畫家充滿了對理想天國的熱情和動情的描繪,使人感受到了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象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