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伐木為梁 築巢為穴(1 / 1)

2008年,我國因為舉辦奧運,建立了大型的體育場館“鳥巢”作為奧運體育比賽的主要場館。而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也是生活在“鳥巢”中的,不過他們的巢穴不是體育性質的,而是搭建在樹上的小屋子。

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就有一位“有巢氏”。據《韓非子·五蠹篇》中說到他教人們“構木為巢,以避群害”。

根據近代考古發現,這種用枝條搭建在樹上的房屋“鳥巢”,確實是人類早期的一種居住形式。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把天然的洞穴改造成住所,冬天就住在洞穴裏,夏天遷往樹上的巢屋。這些符合人類喜歡冬暖夏涼居住環境的特點。

然而,簡陋的“鳥巢”很容易毀壞,隨著樹林的毀滅而消失。所以今天已經不可能發現原始人的巢居遺跡。但是,現代熱帶地區某些少數民還有巢居生活的若幹蹤跡。

關於原始人穴居就比較容易考證了。比如,我國境內發現的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之家”,就是一處很大的石灰岩洞穴,石灰岩山嶺經過水的溶蝕,逐漸形成各式各樣的山洞。

洞內麵積約500平方米,高達40米。洞口朝東,洞前有廣闊的平原。洞的東邊有一條清澈的溪水,終年不息從洞口流過。河灘上的鵝卵石,正好製作石器。前來河邊飲水的水牛、野鹿和羚羊,成了猿人獵取的對象。樹上的野果、地下的根莖,也是他們充饑的食物。這說明,猿人的生活隻是為了便於生活,是人類充分運用了智慧,經過選擇而決定的。

據考證,“中國猿人之家”底部有一層黏土,夾有大小不等的礫石。由於當時的水麵較高,漲水時洞穴常被淹沒,猿人們隻得遷往別處。水退以後,洞穴曾經被凶猛的晝伏夜出的“鬣狗”占領過。

後來,鬣狗又被猿人趕走。為了防止鬣狗和其他野獸再過來搶他們的“窩”,就在洞口壘築石塊,燃起日夜不熄的篝火。火不僅可以保護人類及住所安全,還可以禦寒、照明和烤炙食物,是遠古人類最先掌握的“科技”。像中國猿人居住的經過簡單改造“裝修”的天然洞穴,從舊石器時代,以粗糙的打製石器為主要工具,過著采集和漁獵經濟生活的時代相當流行。

在多山的丘陵地區,這種洞穴住所還沿用到了新石器時代。如廣西柳州的白蓮洞,先後居住過舊、新石器兩個時代的原始人,現在那裏建立了我國第一座洞穴博物館。

遠古人類的“鳥巢”和洞穴生活,經曆了二三百萬年。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有了原始的農業,也能製造弓箭和漁網,開始飼養家畜,還發明了陶器。人們利用鋒利的石器砍伐樹木和挖掘房屋的地基,把木材加工成柱子和椽子,建成原始的木構房屋。

當時,這些房屋通常選擇在河流的轉彎處或是兩河交叉的高地,一般都有肥沃的衝積土可供農耕,還有水生動物可以捕捉,交通和取水比較方便。

這種原始村落遺址,考古發現有幾百處,如浙江紹興一帶的河姆渡人,在背山麵水的地方,建造了“幹欄式”木構建築物。先在地麵打木樁,構成底架,然後鋪設木板建成的房屋類似現代的閣樓。在遺址裏還發現了用木材作框架的水井,是我國最古老的水井。首次使用的榫卯結合的方法,也是我國建築史上最早使用榫卯的實物,反映了7000年前木工技術的水平。

趣聞逸事

我們的祖先從森林古猿類進化而來,猿猴擅長攀緣樹木的本能是眾所周知的,最早的人剛從猿界脫離出來,還沒有保存很多猿類的本能和外貌特征,加上當時的環境是猛獸橫行,人類為了有效地保存自己,就必須想辦法避開群獸,而他們避開群獸的最佳辦法之一便是高高在上,在樹上架屋而住。遠古人類在高大樹上搭架而居,因此,逐漸就形成了巢居的居住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