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民間年畫多用木版水印。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畫,等等。不少地方,現在還是重要的年畫產地。
蘇州桃花塢的年畫,和天津楊柳青、廣東佛山,鼎足而立,是三大年畫產地。桃花塢的年畫,最時興的除了三星圖、天官賜福圖,還有滑稽年畫和常識年畫。如“老鼠娶親”“五鬼鬧判”“六童鬧彌陀”“怕老婆”等,寓有諷刺意味。“十二生肖”“百鳥圖”“五倫圖”“西湖十八景”“歲寒三友”等。也側重戲畫,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秦香蓮、孔雀東南飛、西廂記、賈寶玉與林黛玉等。
它們的產量和製作都各有明朗的風格,而且市場的範圍也很大。因為,年畫在很長時期以來,一直就是民間所創造、喜愛的美術作品。
在年畫的製作上,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木版年畫是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那些木版的吉祥喜慶年畫,一直都是暢銷的主流產品。
但是,木版年畫不易保存,用過幾年必須翻刻,時間長了難免神采減色。最初是用木刻套色,後來改用五彩石印,雖然紙質和顏色都很拙劣,卻代表了民間藝術的樸實形式,而且取價低廉,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愛好。
抗戰前後,有一種新年畫,叫“月份牌”,很是喧賓奪主了一段時期,演變自楊柳青與桃花塢的木刻畫。那時畫人物的推周慕興為巨擘,次為徐詠青的風景畫、謝之光的時裝美人畫,鄭曼陀、杭揮英的仕女畫,都富有時代的氣息,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手。
現在,因為印刷技術的發展,年畫也改變了麵貌。它從原有的農村手工轉為城市輕工業,成為可以大量複印的彩色印刷品。
趣聞逸事
在我國,年關將近的時候,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集市,都有著熱氣騰騰的人氣。買年畫掛在牆上,渲染著喜氣洋洋的節目氣氛,使不少人駐足觀賞,不過,關於年畫,在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名男子,姓柳名振業,他孤苦伶仃,一個人靠耕作為生。有一年年底,他從集市上買回了一張武強年畫,畫上畫著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栩栩如生,非常逼真。每當他遇有煩惱事或不開心,就會看看畫中的女子,這樣他就將煩惱拋擲九霄雲外,而心情愉快,此年畫幫助他排解了憂愁。
忽然有一天,他筋疲力盡從地裏回到家,發現鍋裏有已經做好的可口飯菜,還將他堆積的髒衣服也洗了,感到非常奇怪,他思索著,可是想不出來。
第二天,他回到家,仍然發現和昨天一樣的情形,並且天天如此。他為了弄清原因,有一天,他假裝去地裏勞動,其實是躲在一個非常隱藏的地方觀看,發現每天幫助他洗衣做飯的人正是畫中女子,她羨慕人間美好生活,又見男主人人品好,願與其結為百年之好。這就是武強年畫仙女下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