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亦人亦神表情威嚴(1 / 2)

在我國古代的青銅時代,誕生了很多神奇的藝術,商周時期的青銅雕塑就是其中的典範,也是我國傳統的造型藝術。

比如勾踐的劍,誰也不知道它的表麵是如何處理的,到現在都不生鏽,現代研究都研究不明白。

青銅的產生年代很早,與人類開始用火的時間相近。青銅指的是銅與鉛、錫的合金。在我國境內現存的最早青銅器為4000年左右,分布在黃河流域河南商城、安陽殷墟和長江中下遊江西新幹、湖北盤龍,以及四川的三星堆等地。

商周時期的青銅文化,是指以青銅器物為載體,反映人類青銅時代的社會意識和文化形態。這裏,青銅雕塑是其中的代表。

青銅雕塑,種類繁多,包括日常用品,如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帶鉤、度量衡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打仗用的兵器和祭祀用的禮器,這兩種算是國家的重器了。

因為經常在隆重的場合使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體積大而凝重。當時的青銅器傳承新石器時代的風格特點,除了銘文、征戰、宴樂等圖像,還有普遍的抽象和誇張的紋飾,如饕餮紋、龍鳳紋、獸麵紋以及幾何圖案和動物圖案。有些鳥獸魚蟲的造型做了變形處理,很少寫實。

青銅雕塑上的各種造型、紋樣,綜合了先秦時期的繪畫、雕塑、圖案和工藝美術,奠定了我國古代造型藝術的基礎。它不僅是實用的生活工具,而且能陳設室內,供人欣賞。

商代前期的青銅雕塑,在造型上還比較輕薄,紋飾簡單。到了商代後期,造型就厚重華麗,紋飾有獸麵紋、夔龍紋、各種動物紋和幾何紋,多表現神權思想。

西周到春秋時,青銅雕塑趨向簡樸,紋飾多為粗線條的竊曲紋、重環紋等,同時,長篇銘文增多。春秋到戰國,造型輕巧、紋飾活潑的動物紋和複雜細密的蟠螭紋、雲紋等,也有不少反映狩獵、攻戰、宴樂等現實生活的場景,或用金銀、紅銅、玉石等鑲嵌出種種圖案或畫像。

古代的大型青銅雕塑的鑄造,往往需要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合作,花費幾年的時間,不像現在的工業機器。

最多的青銅器,是那種大型的鼎器了。我們常說的“問鼎中原”“一言九鼎”,這裏的“鼎”就是權力的象征,與西方“金杖”象征權力相同。它的雕塑不能說是不美,還有很多女性的裝飾品,細如發絲骨針,非常漂亮。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鍾和各種青銅器,比如青銅尊盤,複雜精美,令人歎為觀止。盤上雕有龍84條,蟠縭80條,中尊與盤沿雕有透空花紋,達到了玲瓏剔透、層次分明的藝術效果。

1986年的四川三星堆,被稱為“獨一無二的青銅文明”“中國的第五大文明”“可與世界範圍內的任何青銅器媲美”。出土的巨大青銅人像,高260.8厘米,臉部1.38米寬,眼球伸出16厘米長,碩大無比,十分壯觀,表現古代蜀國的宗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