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春,那名權要宦官休假在家,逛後花園時聞到花香,到花園後一看,直饞得他流口水。竇公知道魚兒上鉤了,立即將此地奉送。
這樣一來,兩人成了朋友。一天,竇公裝作無意地談起想到江南走走,宦官忙說:“我給您寫上幾封信,讓地方官吏多加照應。”
竇公帶了這幾封信,往來於南方幾個州縣,賤買貴賣,又有官府撐腰,不幾年便賺了大錢。而後又回到京師。
他早已看中了皇宮東南處一大片低窪地。那裏因地勢低窪,地價並不貴。竇公買到手之後,雇人從鄰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後在上麵建造館驛,專門接待外國商人,並極力模仿不同國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所以一經建成,便顧客盈門,連那些遣唐使們也樂意來住。同時,竇公又辟出一條街來,多建藝館、賭場甚至雜耍場,把這條街建成“長安第一遊樂街”,日夜遊人暴滿。不出幾年,竇公掙的錢數也數不清,成了海內首富。
竇公為了釣到宦官不惜血本作釣餌,耐性又極好,魚兒上了鉤竟然渾然不覺。他的這種技巧叫做“放長線,釣大魚”。
善於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鉤之後,總是不急於收錢揚竿,把魚甩到岸上。他會按捺住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紮,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竄幾下,再又慢慢收釣。如此一張一弛,待到大魚筋疲力盡,無力掙紮,才將它拉近岸邊,用網兜拽上岸。人情操縱也是一樣,如果追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隻有耐心等待,才會有成功的喜訊來臨。
說話辦事,首先要選擇好說話的時機。孔子在《論語?季氏》裏表達過這樣的意思:
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叫做急躁。
應該說話的時候卻不說,叫做隱瞞。
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貿然信口開河,叫做睜著眼睛說瞎話。
這三種毛病都是沒有把握說話的時機,沒有注意到說話的策略和技巧。另外說話是雙方的交流,不是一個人單方麵的行為,它受到諸如說話對象、設定時間、周邊環境等種種限製,所以說話要把握時機。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時間轉瞬即逝,便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同樣,如果不顧說話對象的心態,不注意周邊的環境氣氛,不到說話的時機卻急於搶著說,很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開河,亂說一通,更嚴重了。
說話之前要仔細地思考,什麼時候應該說那樣的話,什麼時候絕對不能說哪句話。會說話的人與別人交往時非常講究火候。恰倒好處時,一句話可能比平時的千言萬語還頂用。
說話欠思考,請來神仙也幫不了
“吹笛要按到眼兒上,敲鼓要敲到點兒上”,說話也是如此,隻有說到點子上,才能讓別人歡欣。
古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延伸到說話中來就是,話不在多,點到就行。在生活節奏緊張快速的現代社會中,沒有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聽你的長篇大論。如果你的大論是缺乏思考的情況下說出,問題就更嚴重了。
身為美籍華裔的王韜資產有數十億美元,非常富有。
某一年,他希望到中國來投資建廠,於是坐飛機來到中國南方某座城市尋找合作夥伴。經過幾天的調查,王韜選擇了一家中型的私人企業作為重點投資對象。之所以選擇它,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該企業的總經理既精明能幹又對市場把握很到位。聽到這位總經理對企業合資後的宏偉設想,王韜似乎已經看到了企業的輝煌遠景。正準備簽訂合約時,王韜聽到這位總經理頗為自豪地說:“我們企業擁有1500多名員工,去年實現利潤5000萬,實力雄厚,請你們絕對放心。”
聽到這些,王韜暗自算了一下,5000萬人民幣折合成美元也就600多萬,1500多人的企業,一年才賺這麼一點錢,還在這大肆炫耀。王韜心裏都替自己捏了一把汗:這離自己以後的預期目標差得太遠了,幸虧對方露了馬腳自己才能及時發現。要是真的合作了,我的既定目標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實現啊。
於是,王韜決定立即終止合作談判,另覓新的合作夥伴。
試想一下,如果那位總經理不說最後那句洋洋得意的話,談判也許會以另外一種結局告終。他在以後的工作中再勵精圖治,爭取把和王韜預期結果的差距減少到最低程度,也不失為一種權宜之策。千萬不要東扯西拉,不知所雲。那句畫蛇添足,不僅暴露出他自身的弱點,而且令投資商信心大減,最終撤消投資意向,的確是我們引以為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