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警告。即以兩種事物具有的某一相似點作比,暗示敬告對方言行的失當,使之明白自己的不滿。例如:A公司的經理在一次業務談判中,受到了B公司工作人員的頂撞。他氣衝衝地給B公司的經理打電話說:“如果你們不向我保證,撤銷上次那個蠻橫無禮的工作人員的職務,那麼,顯然是沒有和我公司達成協議的誠意。”B公司的經理聽了微微一笑說:“經理先生,對於工作人員的態度問題,是批評教育還是撤職處理,完全是我們公司的內部事務,無需向貴公司作什麼保證。這就同我們並不要求你們的董事會一定要撤換與我公司工作人員有過衝突的經理的職務,才算是你們具有與我們達成協議的誠意一樣。”A公司的經理頓時啞口無言。在這裏,B公司的經理就很好地使用了類比敬告的技巧。雖然說A、B兩公司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有一點卻是相似的,即A、B兩公司對工作人員或經理的處分完全是各公司內部的事務,與對方有沒有誠意無關。B公司的經理就是抓住了這一相似點作比,從而敬告對方所提要求的過分和無理,表達了對態度蠻橫的A公司經理的不滿。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種技巧表達不滿的語氣也較明顯,但它畢竟不像“直言相告”技巧方式那樣帶有警告的成分,所以稱之為“類比敬告”,而不是“類比警告”。
柔性敲打。有些女孩子喜歡動不動就生男友的氣,以顯示自己有個性。如果這個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長的嬌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別人對她的不滿。有些癡情的男孩子因為自己的某句話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會忙不迭地賠禮道歉,更有甚者會貶低自己請求原諒,以示對戀人的忠貞。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要知道,很多時候寬容就是縱容。
某局長的千金小徐和本單位的小李談戀愛時總是顯示出某種優越感。因為小李是農家子弟,大學畢業分在局裏做科員,沒有什麼靠山。
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對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總是流露出看不順眼的情緒,並不時在小李耳邊嘀嘀咕咕。吃過晚飯把小姑子叫喚得團團轉,又是叫燒水又是讓拿擦腳布什麼的。小李看在眼裏很不是滋味。他借機笑著對妹妹說:“要當師傅先學徒弟嘛!你現在加緊培訓一下也好,等將來你嫁到別人家裏,也好擺起師傅的架子來。”
小李這麼一說,小徐當時似乎聽出了什麼,過後不得不在小李麵前表示自己有些過分。小李不失時機地用“要當師傅先學徒弟”的俗話來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衝突。即使對方當時略有不滿,過後也會有所感悟的。
別人一時有難,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拉他一把,確實是應該的。但要把這樣做的後果想清楚,不能什麼時都無條件地承擔,不管他是什麼人。
一家公司出了一樁嚴重的緣故,上級部門要來追查責任。負責人對下邊的人懇求道:“你們就說哪天我有事正好不在,是你們自作主張,隻要我免於處分,我自有辦法保護你們。”
有幾個下屬竟然同意了。他們中間,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認為,領導對我不錯,關鍵時刻不能出賣他。有的則想,這是大夥的事,也不能叫領導一個人承擔,他倒了,我們也沒好日子過,不如先保住他再說。還有的人認為,領導要我們保他,不保也得保,那就保吧。
一般而言,有關工作的指示和命令是由上級發出的,下屬隻是執行而已。照理說,責任是在上級。希望通過幫助上級逃避責任來解救自己,這樣的做法是十分幼稚的想法。責任是大家共同承擔的,好比很多人抬一塊大石頭,一個人跑掉了,其他人肩膀上隻會重而不可能輕。隻有大家共同來承擔責任,每個人所得到的才是最應該屬於自己承擔的那一份。事情有大小,責任有輕重。為了防患未然,作為下屬,平時就該對工作的責任界限分辨清楚,各辦其事,各行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