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善於讚美VS吹毛求疵(2)(2 / 3)

和紳拍馬尼高在兩點:一是知己知彼,每拍即中;二是讓對方渾然不覺卻全身舒坦,因為他做得無聲無息,不著痕跡。

如果一個人的學識、機智、地位等到了一定水平,恭維話便可大講特講,有聲有色。隻是已不能稱為“馬屁”了,而應叫做謙和。錢鍾書先生即為一例天才。

有一年冬他訪問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文學教授座談會上即席做了《詩可以怨》的演講。

開場白是:到日本來講學,是很大膽的舉動,就算一個中國學者來講他的本國學問,他雖然不必通身是膽,也得有鬥大的膽。理由很明白簡單。日本對中國文化各方而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認的;通曉日語的中國學者也滿心欽佩和虛心采用你們的成果,深知道要講一些值得向各位請教的新鮮東西,實在不是輕易的事。我是日語的文盲,麵對著貴國漢學的豐富寶庫,就像一個既不懂號碼鎖又沒有開鎖工具的窮光棍,瞧著大保險箱,隻好眼睜睜地發愣。但是,盲目無知往往是勇氣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慣語,說:“他發明了雨傘。”

據說有那麼一個窮鄉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來了,他湊巧拿著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撐了布,遮住頭頂,居然到家沒有淋得像落湯雞。他自我欣賞之餘,也覺得對人類做出了貢獻,應該公諸於世。

他風聞城裏有一個發明品專利局,就興衝衝拿棒連布,趕進城去。到那局裏報告和表演他的新發明。局裏的職員聽他說明來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傘來,讓他看個仔細。

我今天就仿佛那個上注冊局的鄉下佬,孤陋寡聞,沒見識過雨傘。不過,在找不到屋簷下去借躲雨點的時候,棒撐著布也不失自力應急的一種有效辦法。

這段開場白,其實是講了兩個層次。先講對日本漢學研究中國人不敢等閑視之。即使是中國專家在日本講中國學問,也要對聽眾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計。後段講自己不通曉日語,除了有勇氣之外,沒什麼資本。然而,自嘲正乃恭維別人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是也!

對於初次見麵的人,哪一種讚美最有效呢?依筆者之見,最好避免以對方的人品或性格為對象,而稱讚他過去的成就、行為或所屬物等看得見的具體事物。如果讚美對方“你真是個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對方也容易產生“才第一次見麵,你怎麼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備心。

如果讚美過去的成就或行為,情況就不同了。讚美這種既成的事實與交情的深淺無關,對方也比較容易接受。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稱讚對方,而是稱讚與對方有關的事情,這種間接奉承在初次見麵時比較有效。如果對方是女性,則她的服裝和裝飾品將是間接奉承的最佳對象。

我和不少朋友的全家都相處得很好,其中與一家夫人的友誼甚至比和她丈夫的友誼更為深厚,當然我們之間的關係絕不會使人產生誤會。本來我隻認識她的丈夫,那麼我怎麼成了她全家的朋友呢?起因是在與她初次見麵的那次宴會上我隨便說出的一句話。

當時,我被介紹給這位朋友的夫人,由於當時沒有適當的話題,就順口說了一句“你配戴的這個墜子很少見,非常特別”,企圖以此掩飾當時的尷尬。我說這句話完全是無意的。因為我根本不懂女人的裝飾品。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墜子果然很特別,隻有在巴黎聖母院才買得到,這是她的心愛之物。隨便說出的這句話,使夫人聯想起有關墜子的種種往事,從此我們便成了好朋友。

要恰如其分地讚美別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稱讚不得法,反而會遭到排斥。為了讓對方坦然說出心裏話,必須盡早發現對方引以自豪、喜歡被人稱讚的地方,然後對此大加讚美,也就是要讚美對方引為自豪的地方。在尚未確定對方最引以自豪之處前,最好不要胡亂稱讚,以免自討沒趣。試想,一位原本已經為身材消瘦而苦惱的女性,聽到別人讚美她苗條、纖細,又怎麼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呢?

我有一位關係密切的編輯朋友,長得很像一位著名演員。每當我和他一起到飯店去,初次見到他的服務小姐們,都會對他說:“啊!你長得真像電影明星!”的確,無論是他的容貌還是氣質都與那位演員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說某人很像名演員,是一種恭維之詞,被稱讚的人通常不會不高興,但我這位朋友的反應卻不同,聽了服務小姐的奉承後,原本不喜歡開口的他,變得更加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