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夢也應當到了醒覺的時候了!人生就是一夢麼?
十歲回到故鄉去,換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學到了女兒情性:五色的絲線,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計的;香的,美麗的花,是要插在頭上的;鏡子是妝束完時要照一照的;在眾人中間坐著,是要說些很細膩很溫柔的話的;眼淚是時常要落下來的。女孩子是總有點脾氣,帶點嬌貴的樣子的。
這也是很新穎,很能造就她的環境——但她父親送給她的一把佩刀,還長日掛在窗前。拔出鞘來,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馬嗬,海岸嗬,荷槍的軍人嗬……模糊中有無窮的悵惘。姊妹們在窗外喚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隻掉下幾點無聊的眼淚。
她後悔麼?也許是,但有誰知道呢!軍人的生活,是怎樣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嗬!黃昏時營幕裏吹出來的笳聲,不更是抑揚淒婉麼?世界上軟款溫柔的境地,難道隻有女孩兒可以占有麼?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獨立倚槍翹首的時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靜了,海也濃睡了,——“海天以外的家!”這時的情懷,是詩人的還是軍人的呢?是兩縷悲壯的絲交糾之點嗬!
除了幾點無聊的英雄淚,還有甚麼?她安於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兒般的循環,或者便從“將來”,又走向“過去”的道上去,但這也是無聊嗬!
十年深刻的印象,遺留於她現在的生活中的,隻是矯強的性質了——她依舊是喜歡看那整齊的步伐,聽那悲壯的軍笳。但與其說她是喜歡看,喜歡聽,不如說她是怕看,怕聽罷。
橫刀躍馬,和執筆沉思的她,原都是一個人,然而時代將這些事隔開了……童年!隻是一個深刻的夢麼?
一九二一年十月一日
作品賞析
從文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真切的童年冰心的形象。本文主要運用了第三人稱來敘述。作者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國難當頭,列強侵略,她為自己不能像兒時一樣策馬揚鞭、馳騁沙場、奮勇殺敵而感到無奈。此時作者心中是矛盾的,因此她采用第三人稱來寫自己的“夢”。
本文所表現的人物處於矛盾的心理中,因此,文中多處用到了感歎句、反問句和設問句,加強了語氣,強調了人物當時複雜的心情。“除了幾點無聊的英雄淚,還有甚麼?她安於自己的境地了!”這裏既有反問句,也有感歎句,寫出了冰心因為自己是女孩子,不能做軍人奮勇殺敵而感到傷感和無奈。
這也是冰心為什麼稱本文為“夢”的原因,想做軍人永遠是她的一個夢。
寫作點撥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借用“夢”這種形式回憶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夢”中的她,那個穿著軍服、佩著軍刀、騎著白馬的英武小軍人,很快便愛上了軍旅生活,從此也鑄就了她男孩兒化的性格、軍人的情懷,以至於當她換上女兒裝、學到女兒情性後,看見父親送她的佩刀仍會有模糊無窮的惆悵,掉下幾點“無聊的英雄淚”。
回憶性的文章,一般采用倒敘的方法來寫,由現在回憶起從前。文章中要有記敘的部分,也要有抒情的部分。即在記敘往事的同時抒發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樣會讓回憶的故事顯得更加感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胰皂泡
作品導讀
小朋友,你玩過吹肥皂泡嗎?讀一讀冰心寫的《胰皂泡》,你便可以了解其中的樂趣。“小時候……我最愛玩的是吹胰皂泡”,吹胰皂泡這個遊戲對小孩子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文中寫了陰雨天跟母親學吹胰皂泡,具體細致地敘述了吹胰皂泡的過程。“四散分飛”“光影零亂”的胰皂泡對於小孩子來講,它們就像一串串“晝夢”,那麼輕盈,那麼美麗。讀完本文,我們不妨也來吹一回肥皂泡,感受一下童年的無憂無慮,感受一下陽光下這一串串七彩的夢。
原文回放
小的時候,遊戲的種類很多,其中我最愛玩的是吹胰皂泡。
下雨的時節,不能到山上海邊去玩,母親總教給我們在廊子上吹胰皂泡,她說是陰雨時節天氣潮濕,胰皂泡不容易破裂。
法子是將用剩的碎胰皂,放在一隻小木碗裏,加上點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後用一支竹筆套管,沾上那粘稠的胰皂水,慢慢的吹起,吹成一個輕圓的網球大小的泡兒,再輕輕的一提,那輕圓的球兒,便從管上落了下來,軟悠悠的在空中飄遊。若用扇子在下麵輕輕的扇送,有時能飛到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