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13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子秀才。看榜時,由於人群熙攘擁擠,蔡鍔人小擠不進去,父親就讓他跨騎在自己的雙肩上。身邊有人嘲諷道:“子把父當馬!”蔡鍔聽後馬上機敏地回答:“父願子成龍!”周圍人見他出言不凡,就問他叫什麼名字,蔡鍔不慌不忙地回答:“鄙姓蔡,名艮寅,字鬆坡。”眾人一聽,立即說道:“少爺高中第一名,恭喜!恭喜!”蔡父擠進一看,果然金榜第一,心中大喜,忙攜子進街買紅喜帖,準備帶回家給老師報喜。
店老板見這個尚不到自己身腰高的孩子高中第一,有點生疑,想試試他的真才實學,便說:“你買喜帖得先對對子。若對不上,我這喜帖不賣;若對上了。我這喜帖拱手相送。”“請出吧!”蔡鍔坦然地說。店老板搔了搔頭道:“小童生三元及第。”小蔡鍔眼珠轉了兩轉對曰:“大老板四季發財。”店老板見小秀才不僅對答如流,而且祝他四季發財,真是貴言難得,忙挑了最好的喜帖送給蔡鍔。
蔡鍔29歲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他回國後從事軍事教育工作,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訓練新軍。宣統三年(1911年)初,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相當於旅)協統。為加強新軍建設,編輯《曾胡治兵語錄》。同年,與革命黨人李根源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被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成立雲南軍政府後,任都督。他主持編寫《五省邊防計劃》,提出了保衛西南邊疆、對付帝國主義侵略的方案。
蔡鍔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十分不滿,袁世凱因此對他懷有戒心。為了控製蔡鍔,1913年,袁世凱將他調到北京,加以監視。蔡鍔知道袁世凱對自己有戒心,所以在北京期間,他一麵暗中與反袁力量秘密聯係,一麵裝愚弄拙,巧妙地與袁周旋,以麻痹袁世凱及其黨羽。
在袁世凱麵前,蔡鍔有時故意語無倫次,一問三不知。一天,袁世凱的一個黨羽拿出一本讚成帝製的“題名錄”放在蔡鍔麵前。對這突如其來的“考驗”,蔡鍔急中生智,揮筆大書“讚成”二字,把自己打扮成帝製的擁護者。他還經常與一班帝製派人物廝混,打得火熱。
蔡鍔為了早日擺脫袁世凱所設置的樊籠,還裝作意誌消沉,涉足風月場所,結識了名妓小鳳仙。小鳳仙原是一旗人武官的女兒,父親死後,她無依無靠,淪落風塵。小鳳仙粗通文墨,喜吟歌詞,更兼有一副俠義心腸。她慧眼識英雄,對蔡鍔另眼相待。交往久了,蔡鍔也對小鳳仙有所了解,遂結為知己。在小鳳仙的幫助下,蔡鍔出逃,回到雲南,組織了討袁護國軍,打響了向袁世凱政府進攻的第一槍!
1916年春,蔡鍔抱病率部入四川,依靠人民擁護,運用迂回包抄等戰術,在川南擊敗占優勢的北洋軍,攻克宜賓、江安、納溪等地。1916年,護國戰爭勝利結束,他任四川督軍兼省長。後赴日本治病,同年11月病逝。
愛國軍馮玉祥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國民黨軍一級上將。積極抗日的愛國將領。
馮玉祥出生在河北農村一個貧寒的小泥瓦匠家庭。他的父親當了兵,在軍隊裏染上了吸毒的惡習,連他的母親也染上了煙癮。由於沒錢買鴉片,母親戒煙不久後就死了。童年的馮玉祥一直在窮困線上掙紮。他家弟兄七人,由於生活困苦,先後夭折了五人,隻剩了他和哥哥。父親供不起兩個孩子念書,隻好讓哥哥一個人進私塾。哥哥念了不到一年,由於父親軍中有了吃軍糧的缺。就退學當了騎兵。哥哥交給私塾的學費還可以讀三個月的書,馮玉祥因此有了讀書機會。他高興得手舞足蹈,連先生用旱煙管敲他的頭他都覺得疼得有趣。在私塾裏,馮玉祥珍惜每一秒刻苦讀書。三個月很快就過去了,他隻好走出私塾自學起來。馮玉祥每天練習寫字。家裏窮,買不起紙筆,於是他想,如果用一根細竹管頂端塞上一束麻當作筆,冉找來黃土和上水當作墨水,這樣不就可以在洋鐵片上寫字了嗎?想到這裏,馮玉祥馬上動手做了起來,果然頂用!後來他發現在方磚上練字效果更好,於是就改用方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