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中的智慧(1)(2 / 3)

機智在各類商業性活動中更有價值。舉個例子,大商場要招攬更多的顧客,就得策劃,而這個策劃便主要由機智扮主角。

一位商界巨子在歸納自己的成功要素時,他在熱情、商業知識和穿著修飾之上把機智擺在了第一位。

我有一個熟人,一生勤奮努力,具備做領袖的天賦,但他卻並不機智,他厭惡身邊的人,難以和人合作,常做一些事使人不高興,常常傷害他人,雖然他並非故意,這樣,他破壞了他的事業,至今一事無成。歸根結底,就是因為缺少機智。

缺乏機智一般由兩個原因引起,一是不認識他們所處的社會,二是思維不靈敏。

一位女士做客回到家中後,寫了一封信以感謝款待過她的朋友們。她寫道:“我很感謝你們如此熱情地招待,我回家後感覺不錯。隻有一件,就是在府上被蚊子咬了一下,至今還覺痛苦。不過,到底是到家了,心情還是愉快的。”她本想說感謝,卻寫了一封看來更像責難的信,真是不機智!

在交際中機智者往往更為出色,他們很善於揣人心理,初次交談時盡量說對方有興趣的事,而不是一味嘰哩呱拉扯自己的家常,因為他們很明白,對方真正想談的隻是他自己的事呀,而不是你的情況。而不機智者正好相反,喜歡在人麵前賣弄或倒苦水,哪管得上人家心裏怎麼想的。因此,他們很難交到他的朋友。

當機智者聽到對方談論自己討厭的話題,也不會輕易寫在臉上;而那些不機智的人往往在這種時候得罪對方。當他們意欲加入某一社團時,人們往往不歡迎他們,對他們很是冷淡。

機智應該算得上諸多優秀品質中最重要的了。機智的人做事總能隨機而動,合理處置,他們更能抓住機會,施展他們的才幹。隻是,如何才能機智起來呢?一位作家曾經論述過:

“記住,你的意見隻是許多意見中的一個,不要惟我獨尊,固執不放。”

“要表現出真誠仁愛的態度,它能使你的敵人變成你的朋友。”

“不管你有多麼下不了台,你應該不動聲色的接受。”

“歸根結底,還是柔和、愉快和誠摯的態度最重要。”

“當對方表露出恐怖、脆弱之處、希望或其他各種情感的時候,你要表現出你的關切之情。”

“對於對方所說所做之事,你要站到他的位置上去考慮,以他的利益為利益。”

“如果你要提出反對意見,不要傷害其他人的情感。”

“對於事情結果的好壞,我們要能迅速判斷。必要的時候要做必要的讓步。”

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究竟是怎樣的呢?

有一次,我去住在山區的朋友那裏度假。黃昏時分,朋友在後院整理花草,貓兒在樹下打盹,鳥兒紛紛歸巢,房子的白牆,反射著太陽最後一抹餘暉,屋裏飄出陣陣馬鈴薯燉肉的香氣。時間仿佛停滯,凝成一幅溫馨宜人的畫麵。抬頭遠望,山腳下已完全暗淡下來,家家戶戶都透著溫暖的燈光,燈光下,是全家人圍桌進餐的溫馨畫麵,偶爾還傳出幾聲笑語。

當時我不禁想到:幸福,不就是這樣嗎?不需太多的鋪張,不需多麼複雜的願望,隻是每天生活上的小事,就構成了幸福的要素。幸福是平淡安適的生活,早晨跟貓兒互道早安;幸福是父母健康、快樂,或者彼此住得很近,天天見麵;幸福是擁有可彼此緊握、一生相隨的牽手,我以為,幸福,或許就是這麼簡單。

但是,幸福,又未必這樣簡單。關於幸福和快樂,從許多哲人的描述中,就可以感覺得到,這是一種很少為人們所獲得的奢侈品。

比如,有哲人說,人生更多的時候是寂寞和苦悶;快樂和歡聚,隻占人生的少部分。還有的哲人簡潔地說,人生,就是含辛茹苦。由此看來,人生一世,痛苦、悲傷、孤獨和苦悶,占據了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而幸福,隻不過是人生的點綴而已。

平心而論,幸福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感受,一萬個人,可能就有一萬種答案。如果你要想了解它、捕捉它,它又來無蹤,去無影。所以,幸福像一種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的物質。很難有量化的標準,來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是歡樂還是痛苦。所以,談論幸福和歡樂的感受,難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測定和判斷。但是,幸福這種心靈的感受,又並非不可捕捉。你常常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比如,開懷大笑,無疑說明你是快樂的、幸福的;暗自哭泣或號啕大哭,則說明你是悲傷的、淒苦的。不同的社會階層,對幸福的理解當然不同。而且,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對幸福的理解和對生活的需求,也會差別極大。所以,幸福,乃是一種相當自我的主觀感受。

一般而言,有多種嚴重疾病的人,當然不會感到幸福。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當一些人不能呆在高薪崗位時,他們也看到,會有新的機遇為他們打開大門。而且,生命中還有許多積極的因素,如社會支持、家庭和親人的愛。不可否認,無論在何種社會形態下,離異、死亡、失業,是使人們產生負性情緒的三種重要因素。一朝發財,固然可以讓人高興,但這種情況的發生,頂多持續一兩年,時間未必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