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生活中的智慧(2)(1 / 3)

人一生下來就應該不斷的成長,這是人的生命的含義和目的。應該每天都有一定的收獲,每天都開拓一定的視野,每天都獲得新的知識。但並不是說這些都應該在學校獲得,在學校之外的任何場所,我們都可以學習。生命不止,學習不止。這裏的學習,是從各種可能的渠道獲得有用的知識。

我就認識很多用功的年輕人,他們有著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還在口袋裏放丁一本小書,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出來閱讀。他們這種學習方式,甚至比起那些在學校的課堂裏念書的學生們收獲還要大。年輕人總是善於接受新事物的,他們在接受和吸收的同時,既增長了自己的知識,又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所大學。從搖籃一直到墳墓,我們經曆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使我們更有經驗,更加成熟。不過,這都要看你是否具有學習的欲望和能力。

教育對於社會的意義就在於它可以使知識得到繼承和發揚,並成為受教育者自身的一部分。每個人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就是在吸取知識,在開發思維,當他們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工作中,教育的價值就實現了,這個社會也就因為此而不斷前進著。那些不公開的、封鎖起來的知識對於社會將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一個人當他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還不夠,而他自身又可以找到辦法支付學費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幫自己找一所好的學校,找一個好的老師。在好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你可以更快更好的吸收知識的養分。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你可以自學。一個人可以學習很多的課程,比如曆史、英語、文學、音樂、繪畫或者機械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在學習的路上自己幫助和監督自己。

我們每天吸取和儲存的知識往往會在未來的日子大派用場。書本不僅可以給你知識,還能給你勇氣和力量。當你學到越來越豐富的知識的時候,你就越來越知道自己應該朝什麼方向努力、怎樣努力,你離自己的目標也就會越來越近。這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比銀行裏有大額存款還要有價值得多。

能養成比自己堅持不懈地、有汁劃地、專心地去學一樣東西的好習慣是非常可貴的。這樣的習慣可以幫助人們充分利用好每一天,每一個小時甚至是每一分鍾。而這些時間對於其他人來說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浪費了,因為他們常常不能堅持專心的做一件事情。

如果—個人總能利用別人不能利用的時間,能夠真正領悟積少成多的含義,那他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不能意識到充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就好像很多小男孩,他們總是不願意把一分一分的零錢積攢起來,因為他們看不到這樣的錢在積攢一段時間後會變成什麼樣,他們看不到本該屬於自己的財富。很多人習慣了一次就學很久,一次就學很多,但卻忽略了對平時一點一滴的細微知識的積累。

我認識一個男孩子,他甚至沒有上過高中,但是他卻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典範,現在的他已經成了一所大學的教授。他告訴我他的很多知識都是在處理日常事物和瑣事中積累起來的。對於他來講,知識沒有大小之分,隻有多少之分。同時,他從來不允許自己錯過任何學習的機會,他常常利用閑暇的時間學習,哪怕隻有幾分鍾,他也不會放過。

智慧之門永遠不會向那些懶惰的,妄想不勞而獲的人開啟。而同時那些得過且過,毫無抱負的人也是無法看到智慧的光芒。如果要想讓自己擺脫愚昧無知、獲得智慧,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不惜任何代價地去接受教育。

別為工作而失去生活

有許多人整天忙於工作,生活亂成一團麻,往往是工作沒有起色,卻又失去了應有的生活。為了工作而失去生活是得不償失的,該工作時工作,該享受生活的時候就應享受生活。

有一天,史華茲對我說:“我的生活狀況很糟,我想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我該如何調整呢?”他的樣子看起來的確不容樂觀,我說:“你不應該為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我建議你應該外出旅遊一段時間。”一周之後,我再見他時,他已精神煥發。

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極大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拚命地工作,是為了生活;但在實際上,不管我們有意或無意、主動或被動,工作幾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內容和支柱。一旦失去工作,我們不僅會在物質上垮掉,同時也會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於各種原因,又會使我們時時感受難以解脫的束縛,經受無法避免的挫折,從而體驗到深刻的無力感與無奈。

世界上並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工作,但富有意義的生活卻掌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

追求完美人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需求。為工作所累,隻注重事業成功終究不是完美的一生。關注生活,尋找快樂,記住,生活本來就是你的!不要工作的壓力把你風化變老,給生命以持久的鮮活,這才是最根本的。

有一句俗話說:“工作可以使一個人高貴,但也可能把他變成禽獸。”你是不是覺得這句話真是說中了你的心事?意氣風發的時候,你覺得自己仿佛可以征服天下;沮喪疲憊的時候,你看你自己可能連一隻小螞蟻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