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生活中的智慧(2)(2 / 3)

同樣一個人,為什麼會如此糾葛不清呢?原因很可能出在把“工作”與“生活”混為一談。其實,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如果錯把謀生的工具當成人生的目標,而且太把它當成一回事,就會把自己弄得一團亂。

工作與生活是兩回事,應該用兩種不同的態度來看待。工作上,不管你是醫生、律師、會計、打字員,你演的隻是職務的角色;而回到真實生活裏,你要演的才是自己。

千萬不要小看家庭生活。事業的成功與否往往與家庭生活有直接關係。一個從容的早晨,一頓豐富的早餐也許就決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沒有人會覺得蓬頭垢麵、饑腸轆轆地趕去上班會讓一天都有好心情。

你應該每天至少從事一種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半小時;最好還能在家裏開辟出一塊能徹底不受打擾的地方,每天去那裏呆上一刻鍾,在這段時間裏,隻想積極的、讓你開心的事情。這種短時間的休閑對你的情緒會大有幫助。

與其讓自己的外表看起來更年輕,倒不如在我們的生活中,保持一份童稚的即興和好奇,保持年輕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和孩童相處。

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好玩的事,值得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而工作隻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工作而失去生活,失去自己。

養成良好的習慣

人身上的確有一種特殊的東西,可以讓我們窺見其未來,這種東西就是習慣。習慣就是你想都不用想,在不知不覺之間自覺自願做的事。我們被自己的習慣支配著。當習慣尚未定型時,它們是不明確、不穩定的,看上去甚至會有些古怪可笑,就像小獅崽一樣;但它們會一天天成長起來,最後支配你的行動。

有怎樣的習慣就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說,是烙在靈魂深處的習慣決定了一個人將來的命運,而不是包括家庭條件,社會背景、人際關係等在內的其它任何東西。

習慣的力量起初看起來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根繩、一滴水,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力量,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習慣的力量就存在於類似繩和水滴這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重複之中,等你能夠感覺到它確實存在的時候,它的力量已大得足以撼動山嶽了。這時候你若想改變它恐怕很難。所以,習慣一旦形成,它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人獨一無二的主宰。

習慣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人在生活中慢慢培養而成,與一個人的成長經曆、生活環境、文化層次、知識結構等關係甚為密切。習慣是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人的天性大致差不多,而在習慣方麵卻大相徑庭,所謂好習慣與壞習慣,大多是自我要求日積月累的結果,養成好習慣不容易,但它能使人終身受益;改掉一種壞習慣也不容易,它是對一個人意誌力的考驗,但隻要決心堅定,也沒有改不掉的壞習慣。

一種好的習慣養成以後,便不再有勉為其難之感,一切都順乎自然。習慣總是在日常點滴小事中養成,又體現於具體事件之中。諸如勤快、簡樸、禮貌、辦事迅速、愛清潔、勤奮工作等等,都是一些好習慣;而懶散、拖拉、奢侈、無理等等,都是一些壞習慣。簡而言之,前者造就人,後者即使不會毀損人,至少也會成為絆腳石。

每一個成功人士,總有不同於常人之處,而所謂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們具有許許多多良好的習慣。培根曾指出:“習慣是一種多麼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諾言,都不如習慣有力。”由此可見習慣之重要,甚至可以說,習慣決定了一切。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能使人受用一生,一個文明人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社會,都該養成好的習慣。

一種好習慣的形成,是會讓你受益無窮的。比如說快速走路,快速講話,一般人可能對此不以為然,但久而久之無疑就養成了快速行動的習慣,這也就是給自己有緊迫感的習慣。我遇到事情,凡是想到可以提前做完的,就總要想方設法把它搶在今天完成,而不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或後天去做。明天的事情今天做完了,晚上我又可以思考後天的事,我就能永遠把時間往前拉。這樣成“幾何速度”的遞增,其實是提升生命的質量,把人生拉前了,把成功提前了。反之,那種凡事都慢慢吞吞的人,遇事拖一天,也就能拖十天,甚至更長,其實更嚴重的是他大腦使用的頻率少了。人的大腦裏整天想著老事情,必然就沒有空間思考新事情,思想就不能創新,這種拖拉的習慣就會逐步往依賴上過度。所以這是一個行動力的問題,行動快了,成功才能更快。

貝多芬在音樂創作上努力保持“無日不動筆”的創作勁頭,即使“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隻為要使它醒後更興奮”,這個伴其一生的習慣最終幫助他用雄壯的音符扼住了上帝的“咽喉”;愛因斯坦說得更直接:“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他則把成功完全歸功於自己“喜歡尋根刨底”的習慣了。成功的事業和人生其實是好習慣延續的必然結果,而失敗的事業和人生則是壞習慣導致的惡果。巴爾紮克有一句話使聽者自危:“要斷送一個人,隻要他染上一樣嗜好。”壞習慣對人巨大的危害性全都包含在這句話裏了。很明顯,一個人如果不能改掉壞習慣,那麼他終其一生也很難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