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生活中的智慧(2)(3 / 3)

現在就培養起一些好習慣,讓它成為你日後的行為準則。

我提倡以下好習慣:

珍惜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珍惜時間你就會變成最富有的人。

勤奮工作——隻有勤奮工作才能體現出你的價值,才能充實你的人生。

勤儉節約——隻有勤儉節約,你才能變得富有,還會培養其他美德。

不斷學習——時代在不斷地變化,隻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才不會落伍。

寬容待人——寬容待人能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人修養和素質的表現。

積極進取——積極進取是一種樂觀向上的態度,不斷地進取,不斷地奮鬥,這樣才能不斷地贏得進步和成功。

好的習慣還有很多,如多交好友、有針對性地讀好書等等,這不僅是業餘的事,而是好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它會完美你的人生。

靜心仔細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壞習慣有哪些好習慣。從現在起你應該摒棄壞習慣,你才能解放你自己,因為壞習慣會束縛你的發展;保持你的好習慣,並繼續養成其它的好習慣,你會受益無窮。

節儉是幸福生活的支柱

在眾多的好習慣中,節儉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節儉是一種好習慣,也是一個簡單的習慣,它隻要求你賺的錢比你花的多。換句話說,節儉就是你所花的錢應該少於你賺到的。

如果你是一個節儉的人,你將是快樂的。當你的所得比花費多時,當你的產出比消費多時,你的生活就意味著成功。這時的你信心十足,生機勃勃,壯誌淩雲,同時也會友好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世界會因此而美麗,因為如何看待世界完全在於你的喜好,當你的生活誌得意滿時,世界也會隨之變得公正合理。

節儉的習慣提供給你支配自己精神的力量。你是自己靈魂的指揮官,你可以照顧好自己,爾後你可以創造出超出你自己能力範圍的成就。

因此,你不僅可以照顧好自己,你還可以照顧好身邊的其他人:你的妻子、孩子、父親和母親,伸出手去援助那些老弱病殘及身處不幸之中的人,這才是生活。

那些不能自謀生計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是真正的人,那些隻是為了生存而生存的人並不比野人或是原始人強多少。亞當·斯密說:“所有的財富來源於對土地的勞作。”他寫了一本以節儉為主題的偉大著作,這本書的書名叫《國富論》。這本書出版那年,恰逢美國《獨立宣言》簽署,巴寇稱它是一本“毫無保留地促使人們向善的偉大著作”。

這本書中的名言“所有財富源自於對土地的勞作”,已經發展為今天我們常說的“所有財富源自於運用高科技手段對土地進行的勞作。”現在讓我們說:“所有財富源自於對土地的精心照顧。”一項事業的成功在於你對它的熱愛。

熱愛勞動和節儉相生相伴。不節儉的人會屈從於環境。命運之神說:“勞動或者饑餓而死。”你如果沒有儲蓄起來的盈餘,你將成為一個機會主義者,成為環境的附庸,你隻能跟隨其他變化因素的變化而行動,就像暴風雨中一片飄零的樹葉。盈餘提供給你支配其他事物的力量,但最重要的是,它使你在內心深處意識到你可以自給自足。所以,盡早培養起節儉的習慣,不管你已經多大年紀或你已經生活了多長時間。從今天開始,從你的收入中拿出一些,存起來,不管它有多麼的少。

節儉的習慣是和其他許多好習慣相伴而來的。節儉意味著勤奮,節儉也意味著擁有理財觀念,理財就是對事情小心謹慎,對自己手中的錢財合理使用。不浪費那些仍可繼續使用的東西,把這些東西積攢起來,並且保存好。在鄉村,當我們收獲了比我們能儲存在地窖裏多得多的蘋果時,我們通常把它們削去皮,切成片,之後放在太陽下曬幹或放在爐子裏烘幹,然後孩子們會用針和線把這些蘋果幹穿起來,最後把它們放在閣樓上幹燥的地方。這樣我們什麼時候用,就可以什麼時候把它們取出來。農村的孩子們有時會用這種方式保存許多蘋果,然後把它們賣出去,用賺來的錢買衣服、書本、留聲機或是鞋。

孩子們應盡早培養起儲蓄的習慣,這樣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長大後,就會成為有所作為的人,他們會擁有英勇無畏、樂於助人、積極向上等品質,其中的一些人還會成長為意誌堅定和懂得領導藝術的人,成為他們所選擇的或是由上蒼所指派的領域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