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這個罵人的稿子字數不少,其中整齊地列出了項羽幹的壞事:第一,謀殺卿子冠軍宋義;第二,坑殺二十萬降卒;第三,以下犯上殺害義帝……這罵人的稿子刀刀見血,字字入心。
劉邦罵得爽快,項羽聽得崩潰,煮人肉這一招已經用過了,項羽直接照著劉邦就射了一箭。項羽射箭的力氣是天下出了名的,因此射的距離也比一般人長。劉邦還在那念得眉飛色舞、不亦樂乎的時候,以為自己是站在安全線外的,哪曾想到還真有人能把箭射到這裏。
一箭過來,劉邦應聲倒地。劉邦中箭了,還好不是要害,雖然不致命,但也受傷不輕。
在倒下的一瞬間,劉邦的腦子裏隻有兩個念頭:第一,項羽的箭法真是厲害,還真的把我給射中了;第二,千萬不能讓別人知道我受傷了,尤其是對方。
之後的劉邦以極大的毅力竟然站了起來,裝著沒什麼事似的,還回罵了句,你項羽射箭的功夫可真的是三腳貓,隻是射到了我腳趾頭而已。
本來項羽看到劉邦倒地非常高興,哪想他最後竟然又站了起來,而且比以前還有精神,看來是沒受什麼傷啊。
罵完項羽之後,劉邦隻得吃了這個大啞巴虧,在支撐了大半天之後,終於倒下了。這當然不能讓項羽看見,也不能讓項羽知道,劉邦被人送回了大營裏,隻是簡單包紮了一下。為了不影響士氣,接下來的一次帶傷的巡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一看漢王居然還能巡營,果然是沒什麼事,果然是天佑劉邦啊,心裏頓時安定下來。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廣武山下對峙的局勢開始有些許緩和。這個時候的劉邦乘機回了趟關中,這樣既能穩住人心,又能養養傷勢。
此時的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山下進入了完全的戰略相持階段,這兩軍一相持,那麼勝利的砝碼就會在第三方身上,到底誰最後能贏呢?
成也韓信,敗也韓信。
韓信的選擇
韓信成長速度飛快,以至於劉邦都有點反應不過來。
劉邦當初隻給了韓信區區兩萬人去征服齊國,就是想讓韓信知道,你是打不出什麼天下的,暗語就是,我劉邦對你韓信有意見。
但讓劉邦沒有想到的是,韓信竟然就憑這兩萬人最後把田橫打得狼狽逃竄。
這時候的齊王隻能向項羽求救。唇亡齒寒的道理項羽不是不明白,如果齊國真的落入到漢軍手裏,那麼楚軍的境地就非常糟糕了。
為了幫助齊國,項羽派出了楚軍的首席大將龍且援助,這一次的援救行動非常重要。當時項羽派去的人馬達到了號稱二十萬人的數量,以這樣的陣勢去救人,可見項羽是下了血本。和往常的形式不同,項羽這一次並不是以少戰多,而是以多戰少,項羽當時的二十萬大軍雖然有些虛誇,但是十萬大軍還是有的。韓信在這個時候能控製的軍隊也隻有五萬人左右,所以說,這一次的項羽在人數上占有絕對的優勢。
有什麼樣的將,就有什麼樣的兵;有什麼樣的大將,就有什麼樣的小將。韓信了解項羽,所以也大概知道他手下的龍且是個什麼樣子。
這個龍且和項羽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高傲並且輕敵。就因為這兩點缺點,所以肯定會急於與自己決戰。隻要一抓住對方的弱點,韓信就開始毫不猶豫地下套。
在決戰前一天,韓信派一部分人到達背後的濰河上遊,用沙袋先把河水堵住,讓流量減小。第二天,楚軍並沒有發現前麵河水的變化,雙方開始會戰。在楚軍的猛烈攻擊下,漢軍根本吃不消,於是韓信下令大軍撤退,一直退過濰河。
龍且當然緊追不舍,也下令讓楚軍渡河,反正當時的河水也不深。龍且這一下水,正好中了韓信的套。韓信看到大部分楚軍還在渡河時,令人舉起紅旗,上遊士兵看到暗號,立即撤走所有沙袋,大量的河水從決口奔流而下,楚軍哪裏見過這樣的場麵,不一會兒,楚軍大部隊就被河水衝得七零八散,這個濰河中死屍和哀號聲不斷,簡直讓人目不忍睹、耳不忍聞。
河水奔騰而下衝散龍且大軍隻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龍且這個時候還沒有反應過來,隻剩發呆了,自己雖然跟著項羽南征北戰見過不少場麵,但今天這種慘烈且讓人沒有還手之力的場麵,龍且還是第一次見到。正在龍且還沒有回過神的時候,漢軍乘勝追擊,萬弩齊發,而這一次,龍且還沒有來得及再次思考就死在了漢軍的亂箭之下。
楚國派往齊地的龍且救援軍團就這樣被韓信全部消滅了。
韓信乘勝追擊,沒過多久,便征服了整個齊國,而這個地方的人也對韓信有了專屬恐懼,他們已經不是懼怕劉邦了,而是懼怕韓信,這個軍事天才真是了不得啊。
韓信實力大增,而且長時間在外征戰,讓韓信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攻下齊國後,韓信名義上雖然還是漢王的屬下,但基本上是已經自立了,整個齊國的軍政體係,劉邦都是無法過問的!換句話說,韓信已經成了左右劉邦和項羽的第三股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