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感恩親人4
奶奶的賬本
元旦前夕,我回到鄉下看望奶奶。奶奶年前中風,平日不敢出去活動,在低矮的老宅裏整天隻能和一台電視機為伴。
我回到奶奶身邊,老人家興奮異常,好像找到了兒孫繞膝的感覺,隻會說:“好,好,好!”我攙扶著奶奶到屋外曬太陽,講我的家庭、我的向往,還有我小時候的童趣。
奶奶越聽越興奮,說要為我頒獎。她叫來了保姆,顫巍巍地拿出用一塊紅手絹包著的“子女探望獎”——兩張百元大鈔。我不肯接受,但又怕傷了老人家的心。我強忍著難過對奶奶說:“我是您的孫子,不能拿這獎,頒給伯伯們吧。”奶奶笑了:“小風,你今年回家的趟數最多,應該頒給你,拿著。”我心情複雜地接過“子女探望獎”,攥住奶奶的手,忍住眼中總想往外流的淚水,掏出手機,舉過頭頂,拍下了我和奶奶相偎相依的情景。
午後,奶奶照例臥床休息了。趁這工夫,保姆將我拉到外屋,神秘兮兮地從衣櫃裏捧出一個小本鄭重其事地說:“這是奶奶的賬本。”我有些疑慮和不解,伯伯和姑姑都掙大錢,奶奶現在不愁吃不愁穿,還記賬幹嗎?保姆說:“你看看吧,興許對你有用。”我翻開賬本,看著上麵的字,一種難言的酸楚,一種痛徹心扉的悸動湧上心頭:9月3日,小兒子回來一次,第二天離開家,這是今年第六次回家來看我……10月12日,大女兒來了……賬本上沒有一筆生日禮金,沒有一筆人情往來,隻是這些細小的探親瑣事。
我有些語無倫次地讓保姆按原樣放回奶奶的賬本,然後走到屋外,撥通了父母的手機:“你們在外麵少掙點錢,回家看看奶奶吧!”合上手機,我早已淚流滿麵……
任憑誰看到這樣一個記載著兒女回家次數的“賬本”,都會動容。如果有可能,務必請常回家看看。不要讓父母一次次的倚門眺望變成一聲聲的歎息與失落。探望一下日夜惦念我們的父母,也許會驚訝他們又新增的白發,歲月的雕琢在他們臉上展露無遺。父母的肩依然可以依靠卻顯羸弱,他們老了,需要倚靠我們。
(袁風華)
心祭
又是暮春時節,落花紛紛,外婆就在五年前的這個季節去而不返。
五年的思念沉甸甸,於每一個寂靜的夜晚緩緩浮升……
外婆的一生坎坷崎嶇。少小家貧無力撫養,被迫做了童養媳,整日勞作,卻食不果腹。後來不知怎麼嫁了別一家,婚後不久就被休棄,隻因為不生育。再嫁,這家的主婦病故,留下年幼的一子一女,外婆視為歸宿,為其操勞30年,給兒子娶了媳婦,又出嫁了女兒,不料丈夫接著撒手歸西。50歲,外婆被迫第三次嫁人,便是我的外公。
深藏起心中的悲苦,忍受著兩個舅母的冷眼冷遇,外婆再一次從零開始。
我在出生後40天嵌入外婆的生活。據說外婆抱回我後,人人見了都斷定養不活,瘦小得異乎尋常,都道這麼個老鼠一樣大小的東西哪能成活?扔了喂狗吧!父母大概也認為不值得給我浪費奶粉,任我自生自滅。外婆怎樣將我養大,我想都沒有想過,耳熟能詳的是少時村人的驚歎:“那麼個小不點居然成活了!”多年以後,上了大學的我假期去探望外婆時,村人仍在感歎外婆創造的奇跡,末了仍不忘叮囑一句:不可忘恩!
懵懂的我哪裏能領會其中的甘苦,聽得多了,甚至有些心煩。直到我產後無乳,夜夜不得安睡,那個漫長的冬天,日子勞累得不堪回首,我始想及外婆撫育我的艱難。
兒時的記憶裏,外婆的大衣襟裏隨時為我兜著解饞的東西:一個桃子、半塊紅薯……隻等我放學後享用。外婆從不舍得碰我一指頭,也不容許他人傷及。8歲上因貪玩父親給了我一巴掌,外婆流著心疼的淚水大大地發了脾氣,父親從此放任我自流。
弟弟妹妹在斷奶後也相繼被送至外婆家,外婆已難以平均分配她的愛,弟妹頗怪怨外婆厚我薄彼、偏心眼。偏偏小妹7歲上夭折,母親對此耿耿於懷,母女遂起隔閡。
11歲的那個冬日,我淚眼婆娑地跟在父親身後,一步一回頭離開了在寒風中仰首翹望的外婆,極端不情願地回到生身父母身邊,做了父母家的客人。拘拘謹謹,小小心心,生分之極。每一個假日,我回到外婆身邊,才能找回久違的自在與輕鬆。
初中、高中、大學,我在外婆的視線中越走越遠。父母舒適明亮的樓房鮮明地對比著外婆黯淡陳舊的老屋。逢假日去看外婆的我,再也不願留宿了,而外婆依然在我一邁進門就滿懷期待地問:“不走了吧?住一夜吧?”後來縱使我想住一宿也身不由己了,外婆卻也不再問了。
12年前,與外婆相依為命的外公猝然離世,外婆該是怎樣的哀傷與無助。母親向千裏之外的我隱瞞了消息,我在南方耀眼的陽光下快樂著,渾然不覺。
那以後外婆迅速衰老下去,一向康健的身體日漸不濟。這期間,我畢業、成家、生子,永久地居住於他鄉,已無暇顧及外婆,徒有牽掛。
外婆住在母親家給上學的小弟做飯。母親脾氣暴躁,有時出言不遜,自尊的外婆即決然離去。逢上這樣的場麵,我為外婆難過,又不敢公然冒犯母親,隻有追上外婆送一程,淒楚的外婆,無奈的我,一老一少,辛酸一路。我在心裏暗暗發誓:等我有了房子,一定將外婆接去侍奉。
房子尚且遙遙無期,外婆卻已躺倒在床。一息僅存,遊離於生死之間的外婆遲遲合不上眼。母親推想外婆是想見我一麵,我匆匆趕去。
多年來的擔心矗立眼前。這個形容枯槁,穿戴停當、行將就木的人怎會是我親愛的外婆?
“你來幹啥?孩子咋辦?”淚水奪眶而出,我哽咽不能成聲,陣陣心痛。外婆啊,此時此刻,你仍在為我著想,而我又為你做了些什麼?隻會給你留下幾張輕飄飄的紙幣,而這號稱萬能的紙幣於你無異於廢紙一張。在那閉塞落後的小山村,它換不來熱騰騰的飯食。而你需要的是有人為你調煤生火、擔水做飯、做伴解悶。可是這些年,我隻是無奈地牽掛著你的寂寞與無助。
最痛心的是,大舅直埋怨你的遲遲不去耽誤了他的農活,母親竟也在一旁幫腔。嗚呼!外婆!我的外婆呀!
第二天,外婆去了另一個世界。
這世上最愛我、我最牽掛的人就在這百花盛開的春日永遠地凋零了。冰涼的淚水潸潸而下,童年的溫馨再向何處追尋?年歲漸增,更深的歉疚潮水般一浪一浪擊痛我,想我如不上大學在農村終其一生,外婆便會安度晚年。外婆是高興我的出息還是歎息我的出息,外婆失望過嗎?我一遍遍揣想外婆的心理,鬱結難釋。
寂靜的夜晚,我一遍遍相遇久別的外婆:依然是送別,依然是在風中站成一尊雕像,依依的目光長長地追隨著我,看我走過另一院門,看我邁上小坡,看我漸走漸遠。我就這樣牽著外婆的目光一步步離去,不敢回頭。直到上了坡頂,才敢駐足回身,悵望腳下那一片滿浸著離愁別緒的灰色屋頂。
一回回夢裏凝望,一回回淚濕眼眶。這一幕已鐫刻為心底永恒的照片,清晰如在昨日。
外婆啊,生前我不曾回報滴水於你,而今也隻能和著淚水寫下我的愛與疚。“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明白了愛的時候,愛已離我遠去。
唯將終夜長開眼,聊報十年養育恩。
世界上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但是有一種愛卻以分離為最終目標,正如文中的外婆與外孫女。愛創造奇跡。外婆用一種大愛將一個難以養活的“小不點”養大成人,是外婆給了她生的機會。外婆生活得很卑微,但愛心仍存,她用春暉般的溫暖嗬護著如小草般的小小外孫女。不計付出,不求回報。大人對孩子付出的愛與孩予對大人的回饋永遠無法對等,隻有經曆過才會體會到這句話的千真萬確。
怎麼忍心讓老人滿懷的期待落空?那麼落寞無助的眼神,讓人看著心痛不已。當這份厚重的愛不在時,我們遲到的愛與疚都是徒勞的。所以,沒有大房子時,也可以把長輩接來小聚;送長輩真正需要的東西,不是鈔票,而是一份傾聽,一份陪伴。
(王學蘭)
天堂裏的大哥
很小的時候,蘭子就知道自己是父母撿來的,但這並不影響她的成長,蘭子的童年如其他孩子一樣歡樂而幸福。家裏人對她很好,特別是大哥。
8歲那年,蘭子的父親患了癌症,家裏再也尋覓不到以前安寧祥和的氣氛。半年後,父親走了。哀痛之餘,大哥開始為沉重的債務發愁。
大哥的兒子小健已經4歲,大嫂患有魚鱗病,買一次藥動輒數百。大哥在鎮裏一家工廠做臨時工,掙的錢勉強夠維持家用。二哥剛剛成家,修築新房時欠下的債務還沒有還清。無奈,大哥在附近一家采石廠找了份裝石頭的短工。采石車通常在深夜到達,隻要有人在門外喊,大哥就得披著衣服去工地。幾個人把一塊塊百十斤重的石頭抬上車,裝滿一車15元,幾個人分。這種工作也很危險,常有石頭砸傷人的現象發生。許多個深夜,隻要聽到大哥開門的聲音,蘭子就心疼得想流淚。而她能做的隻有好好學習,並在心裏一遍遍祈禱:保佑大哥平安健康。
近一年時間,大哥都幹著兩份工作。還清父親治病的錢時,他卻病倒了,檢查結果是腎炎。大哥隻要了些基本的西藥。看著臉腫得虛胖的大哥,蘭子和小健都哭了。大哥輕輕地拍著蘭子:“傻孩子,沒事,我以後不去采石廠了,單在工廠上班,活兒很輕。”
娘和大嫂給大哥做好吃的,他總留一些給蘭於。已漸漸懂事的蘭子不肯吃,大哥便裝作生氣地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兩年後,大哥的病情減輕了,隻要不幹重活複發的可能就不太大,而此時大哥的單位因效益不好要裁員,沒有編製的大哥首當其衝。對此,大哥很想得開,他說:“錢是人掙的,法兒是人想的,我的病能好就是萬幸了,不讓上班了咱還有地啊。”大哥辟出二畝地和大嫂一起種葡萄。
蘭子中考時,娘讓她報中專,而大哥卻說她的成績在鎮裏一向都是前三名,讀中專太可惜。蘭子猶豫不決時,娘含著淚說:“你想把你哥累死啊?”蘭子最終在誌願表上填了中專,但8月時卻接到了縣城一高的通知書。她忽然想起,報完誌願的那天晚上,大哥拎著一兜上好的葡萄出了門,一定是他找了老師。
蘭子跑去問大哥時,他隻嘿嘿地笑。蘭子看著大哥的憨樣也笑起來,笑著笑著,眼淚就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