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啟迪篇——每個人都是第一名(5)(3 / 3)

施皮茨11歲的時候,因為工作原因,父母又遷居到了加州的另一座城市胡桃城。失去愛徒的教練查伍爾雖然遺憾,還是為施皮茨鋪下繼續前行的路,他給胡桃城裏聖大克拉遊泳俱樂部的教練喬治?海尼斯寫了一封信,盛讚並推薦施皮茨到他那裏接受訓練。已經是著名教練的海尼斯對施皮茨測驗後可以說是喜出望外,他甚至斷言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若幹年後必成大器”。當然,厚望之下則是海尼斯嚴格而又艱苦的訓練。海尼斯給施皮茨的“特殊待遇”,是讓他和自己另一個得意門生斯科蘭德一起訓練。那時比施皮茨大4歲的斯科蘭德已經成績斐然,不久就在東京舉行的第18屆世界運動會上獨得了四枚金牌。但是一度把斯科蘭德引為驕傲的海尼斯教練其實更看好施皮茨,他經常指著在水中訓練的施皮茨對別人說“嗨,看這個,他將來可是要在斯科蘭德之上的。”

果然不出海尼斯所料,1967年施皮茨長成了1米86的大個子,而80公斤的體重上所有的肌肉似乎都是為遊泳而生長。他的雙手已經長成了兩隻“槳”,劃入水中時雖然波瀾不驚卻非常有力,而他的“絕活”是雙腿打水時比別人幅度略大,吃水更深和擺動得更有力,使他就像是安裝了推進器。他也開始向遊泳紀錄發起了攻擊,17歲這一年,施皮茨打破了五項美國遊泳紀錄,同時打破了三項世界紀錄,在加拿大舉行的泛美運動會上頻頻奪得第一,成為當年美國遊泳的風雲人物。

在參加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之前,施皮茨說了一句大話,他在誓師會上,拍著胸脯說,我要拿6枚金牌回來。

這個牛吹得太大了,雖然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要立自己的目標,但當目標太過渺茫時,就成了說大話。

當時,即使遊泳水平最好的拉塞爾,才報了三枚金牌的計劃,一屆奧運會得6枚金牌,太離譜了。

果然,在墨西哥奧運會上,施皮茨一枚個人賽金牌也沒有到手,他在200米蝶泳的比賽中,甚至排在最後一名,丟盡了臉麵。所幸,他參加了兩場接力比賽,靠隊友的出色發揮,混了兩枚團體金牌。

回到美國,施皮茨頓時成為美國人嘲弄的對象。當時,美國報紙上稱施皮茨為說大話冠軍。

想不到的是,他不但沒有改掉說大話的習慣,反而又說了一次大話,這一次比上次更大。他說,等下一屆奧運會,我要得7枚金牌。

時間一晃就是4年,當施皮茨出現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觀眾席中爆發出一片哄笑。有人說,瞧,大話冠軍又來了。

但是,這一次的施皮茨,卻將大話變成了現實,他先後在男子200米蝶泳、4乘100米自由泳接力、200米自由泳、100米蝶泳、4乘200米接力、100米自由泳、混合泳接力中奪得7枚金牌。

整個慕尼黑沸騰了,施皮茨成為第20屆奧運會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成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惟一在一屆奧運會上獲得7枚金牌的運動員。

回到美國,施皮茨陷入報紙記者的包圍中,沒有人再叫他說大話冠軍,他已成為美國人心中的神。當記者問他是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時,他說,我承認我是個愛說大話的人,但是,以前我說了,沒有去做,而這一次,我說了也去做了,很簡單,我成功了。

閱讀點睛:從小到大,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有不少夢想。但是,無論你的理想有多大,當你隻把它掛在嘴邊,而沒有付於行動時,那麼,理想隻是一句空話。隻有把大話當成奮鬥的目標,大話便不在話下。

一代球王普拉蒂尼

賀晨

米歇爾·普拉蒂尼,一代足球巨星,曾任法國足球隊的隊長。

米歇爾·普拉蒂尼在事業高峰之時激流勇退,所以關心他的人無不感到惋惜,甚至包括他過去的對手。《巴黎競賽報》曾發表評論說:我們應該感到悲哀!因為我們正失去一個英雄,一個戰士,一個下一世紀才可能產生能替代他留下的空白位置的人。他的確是個英雄,尤其對於他的祖國,他的綠茵場。

1955年6月21日,米歇爾·普拉蒂尼生於法國摩洛爾省的默爾特。他的父親是個數學教員,也是一個狂熱的體育愛好者,兩個叔叔都是高大無比的籃球運動員。雖說出生於體育世家,普拉蒂尼小時候卻在同齡的夥伴中個子最小,體質最弱而且靦腆,凡事不爭強好勝。法國人追求浪漫而好動的性格似乎沒有降臨到這位未來的球星身,但他父親並不因此放棄帶兒子去練球的機會。普拉蒂尼將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地吸收,一點點地蘊藏那一份對足球的癡迷。

為了彌補表麵上體弱和個子矮小的缺陷,小普拉蒂尼不知不覺地練就一種超越自己身體素質的本領。他的父親常常驕傲地回憶:“米歇爾的童年是如此的美好與順利,他當時那股認真勁真叫人喜愛。”在多雨的家鄉,普拉蒂尼興致勃勃地玩弄黑白相間的圓球,無論在學校還是在體育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