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教孩子學會為人處世(2)(2 / 3)

當孩子的小夥伴來自己家裏時,父母對其他小朋友的態度不要過分冷落,也不要過分熱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夥伴,讓孩子平等地與人交往。

2. 教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

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讓孩子把自己置於別人的位置,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勵孩子參與多元化的活動。無論孩子年紀多麼小,都鼓勵他接觸不同種族、宗教、文化、性別、能力和信仰的人,這有利於孩子與不同的人坦誠相待,遵從規則,平等競爭。

3. 教孩子善待他人

“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寬容是一種美德,在生活中,即使別人錯了,無禮了,你若能容忍他人,寬容他人,同樣能獲得信任和支持,同樣能得到別人的友善相待。

在教孩子善待他人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方法讓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想法,學會心中有他人,寬容他人。父母應該教孩子對其他小朋友多一點忍讓,多一份關心,這樣別人也會遇事寬容自己,體諒自己,為自己著想。事實上,隻要孩子學會了寬容,他就會贏得朋友,就會真正體會生活的快樂。

4.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父母本身具備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得到。因此,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一個整天吵鬧不休的家庭,是很難造就出一個具有和藹品質的孩子的。父母對他人的熱情、平等、謙虛等處世原則和行為,是孩子最好的直觀而生動的教材,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孩子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和諧相處的良好品行。

5. 創造一個和諧密切配合的家庭環境

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寬容友愛、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用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這樣,孩子會逐步地形成一種持久的寬容忍讓的善良品質。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在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感情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感情的健康發展以及對良好關係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寬容的人,時時刻刻都會受到人的愛戴。因此,他們更加容易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心胸狹隘,小肚雞腸,處事總是持“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的態度。對別人的不是,甚至並非不是之事也斤斤計較。往往使一丁點矛盾進一步惡化,最終釀成禍患。輕則使人受傷,重者致人命亡。作為父母,這些道理要對孩子講清楚。

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麵對一個小小的過失,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就會帶來包涵諒解,這就是寬容。不要苛求任何人,要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已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寬容地待人,待事,待自己,善待一切存在。讓孩子知道,因為寬容,我們知道了幸福的真正意義,因為寬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在人際關係中,要得到別人的尊重最好的辦法就是尊重別人。讓孩子學會怎麼去尊重別人,也就教會了孩子怎麼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樣,孩子以後踏入社會就會自然而然地對別人表示出尊重,這對他的人緣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俗話說:不怕沒有錢,就怕沒有尊嚴,尊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從小就要有骨氣、有尊嚴。不僅如此,還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尊嚴。隻有學會尊重別人,才是真正的尊重自己。

讓孩子知道,也許隻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句誇讚,一個祝福,甚至是默默無語,都可以為人們彼此的溝通與交往架設一座心靈的橋梁。編織一條情感的紐帶,在相互尊重中傳遞出溫暖與關愛,接受著祝福與幫助。

現在的人們在考慮怎樣處理和別人相關的一些問題時,通常95%的時間是在考慮自己,如果我們多分出一些時間來忘掉自己,好好地想一想對方的優點,不講任何無價值的奉承話,真誠地評價對方,由衷地稱讚對方,表現出你對對方的尊重。那麼,你所說的話,他將牢記,並會不斷地在他生命的長河中重視,一直到永遠,你也會成為他所尊重的人。

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呢?

1.真誠地欣賞別人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類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想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就必須讓他表現出誠實地、真心地欣賞不同的人,隻有這樣,他才會找出別人身上的特點讓他覺得尊重敬佩。所以,應該讓孩子學會找出每個人身上獨特的地方,並欣賞他的特點,從而形成一種習慣。

現在的孩子都喜歡把人分類,諸如老師、學生、家長、孩子、同學、朋友等等,並認為隻有少數人和他們是同一類的。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問題,限製了他自己。假如他認為自己喜歡某種人的話,他就會和他所喜歡的那類人走的很近。但是,當他和其他類型的人相處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緊張。而且和他們不欣賞的人相處的時候就不會找出別人身上的特點,也就不會對別人表現出他的尊重。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和不同的人相處,不要把自己鎖在一個小圈裏,要學會欣賞不同人的特點,學會尊重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