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真誠地關心他人
你若不尊重別人,而希望別人尊重你,是很難做到的。而尊重一個人最基本的就是去關心他。心理學家亞德洛說:“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生活中困難最大,損害也最大。”所以人類中的失敗,都在這些人當中發生。美國羅斯福總統到處受到歡迎和尊重,一個重要的原因生興趣,關心別人。想要與別人很好的相處,就應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當然,熱心助人是要花時間和精力的。比如,孩子要交朋友,他們就有必要記住朋友的生日,並按時致賀,與朋友打招呼掛電話時,都要表現出熱忱。
3.培養感受別人經曆的能力
要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這將使孩子的生活更豐富。如果孩子經曆過某種感受,就可以體會到別人在某個特殊情況下的感覺。譬如,當他還記得心愛的東西被弄壞時的那種感覺,現在他的一個朋友的書包上被人劃了一條口子,他就可以體會朋友的那種感覺。他們或許還可以談一下自己心裏的感覺。父母要告訴孩子,要盡量記住別人的話,並且嚐試體會他們的經曆和感受。
4.記住別人的名字
美國總統約翰遜,把與人相處的九條原則寫在紙上,放在自己的辦公桌裏。其中第一條是熟練地記住別人的名字,如果做不到,就意味著你對那個人不太關心。許多人往往對自己的事物較有興趣,尤其是對自己的名字最感興趣。如果能記住一個人的名字,並能容易叫出,這樣會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尊重。
5.避免譏諷別人
譏諷別人不僅不討人喜歡,而且是危險的。因為它傷害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並會激起他人的反抗。所以,父母讓孩子知道,即使你不喜歡一個人,你可以減少和他的交往或是接觸,但是,絕對不能對他的某些地方有不尊重的話語和行為。
在人際關係中要得到他人的尊重最好的辦法就是尊重他人,任何人在心底中都有獲得尊重的渴望,受到尊重的人會變得寬容、友好、容易溝通。
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從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對於孩子來說終生受益。要從小事中培養,在大事中受用,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格外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質,我們要把它作為人格教育的起點。教育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要誠實、不說謊、信守諾言,才能夠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譽;如果經常說謊,會令人覺得你的話不可靠,到你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到那時就後悔莫及了。
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每一個人的行為都要受到社會規範的約束。社會規範不是玄妙的觀念,也不是空洞的說教,它是一種行為法則,是植根於我們頭腦中的趨於本能的對事物的理解與尊重。不論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或處於哪個時代,都有自身獨特的對社會規範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係統。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一些共有的對基本價值的尊重與遵守。這些基本的價值包括:誠實、勇敢、自律、忠誠、守信、無私和公正等。無論在家庭和學校,我們的孩子都在有意無意地接受這些價值觀的熏陶,學校中更偏重於直接的灌輸、紀律的約束和名譽的鼓勵。
那麼,在家庭中如何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呢?
孩子誠實守信品質的習慣,首先是從模仿開始的。做父母的如果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的,努力為孩子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一旦父母沒有遵守諾言,意味著為孩子種下了一粒不守約的“種子”。如果父母真的無法遵守諾言的時候,一定要以道歉的方法予以解決,並且一定要告訴孩子:“遵守諾言是一種好習慣”。
“勞拉,我和你講了許多次要遵時守約,否則會浪費別人的時間,也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不這樣認為嗎?”
“的確不好,不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父親有些生氣了:“千萬別不把它當回事,你養成這樣的毛病,長大會怎麼樣呢?還有誰會信任你呢?”
看見父親生氣,勞拉也有些沉不住氣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過得很不錯嗎?沒見你有什麼麻煩呀?”
“你是什麼意思?”父親不懂為什麼話題扯到了自己身上。
“你大概忘記了,好幾次答應來參加我們學校的活動,我都告訴老師你會來,可是到最後也沒看到你的影子。”
父親想了想,很快回答:“勞拉,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你造成的影響,我當時的確有急事不能來,但我應當事先或事後同你解釋一下,甚至去同你的老師解釋,我真的很抱歉,你能原諒我嗎?”
勞拉很有些感動:“沒關係,我知道你很忙。下次打聲招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