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教孩子學會為人處世(3)(1 / 3)

“你們下一次家長座談是什麼時間?我一定安排好時間,當然如有意外我會和你聯係,好嗎?”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對孩子講了一些不誠實的話,或者講過的話沒有兌現。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認錯誤,這樣反而會贏得孩子的信任。要知道,隻有家長做出了優秀的榜樣,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影響。孩子的道德觀、價值觀的構築也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的。

“人無信不立”,為了培養孩子的誠信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待孩子一定要誠信,不要說話不算話。有位母親經常警告孩子,如果撒謊,他的鼻子就會變長。有人問這位母親:“如果孩子真的撒謊了,你有辦法讓他真的長出一個長鼻子嗎?”顯然,這位媽媽對孩子說的話本身就是不現實的,用這種方式來教導孩子不要撒謊是非常不可取的。

3.適當獎懲

父母的言行一致、賞罰分明,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效果。如果事先與孩子定好了製度,父母就要認真對待。對孩子的行為優劣,設有一定的獎懲原則。獎要獎得頭頭是道,恰到好處;懲要懲得心服口服,適可而止。獎勵之前,要讓他明白原因,以鼓勵孩子繼續堅持好習慣;懲罰之前,要警告孩子,犯錯之後一定要按照獎懲原則言出必行,並且對他講清原因,告訴孩子其懲罰原因。

比如為了讓孩子養成按時起床的好習慣,父親和孩子有這樣一個小協議:每天早上必須6點起床,否則要放棄吃早餐的權利,並且要為自己失信的行為負責。

如果孩子哪天起床晚了,父母要言出必行,父母一定要把早餐收起來,讓孩子明白諾言是不可隨意破壞的。其實早餐的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讓孩子明白每一個諾言都是認真的,是不可隨意更改與破壞的。

誠信是人性一切優點的基礎,誠信這種品質比其他任何品質更能贏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於人。誠信是立身之本,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不但能讓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還能給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教孩子學會拒絕別人

父母要告訴孩子拒絕別人的注意事項:當你必須拒絕對方時,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使對方覺得難堪,更不能傷害對方的感情。如果你能夠照顧對方的感受,讓對方明白你的苦衷,那麼,就算你沒有答應對方的要求,對方也不會怪你,甚至還會因為你的坦然相告更加佩服你。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懂得怎樣拒絕別人,很多為人父母的人也認為拒絕別人是件很難辦的事。當別人對他們提出要求時,他們不好意思拒絕,害怕這樣會傷害對方的感情,從而使兩個人的關係疏遠。但是,有時自己實在無法完成對方的請求,或者即使能夠做到,也會給自己帶來損失。在這種情況下,要勇敢地拒絕。父母要培養孩子學會拒絕。

當然,在拒絕別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學會照顧對方的感情,盡量不要使雙方的交情因此而受到影響。可以說,如何拒絕別人是一門學問,並且是一門需要孩子認真體會的學問。要學好這門學問,就要讓孩子謹記:在拒絕別人時,一定要顧全對方的麵子。

麗麗穿好衣服準備跟媽媽到遊樂場玩,鄰居家的小雨卻一腳踏進麗麗家,擺弄起麗麗的玩具。麗麗迫不及待地推小雨出門:“你快走吧,我們要走了!”惹得小雨兩眼淚汪汪。

如果在拒絕別人時,讓對方丟了麵子,那麼,對方必然會心生怨恨,這勢必會影響今後的交情。但是,如果能教孩子以巧妙的方式拒絕對方,讓對方既能很好地明白孩子的苦衷,又不覺得自己的麵子受損,那麼,孩子就算是掌握了拒絕之道了。

朋友之間有事相托相求是很正常的。隻是,有的朋友相托之事會超出原則範圍和客觀現實。正如磊磊媽告訴磊磊的那樣:有的朋友托你辦的事超出了你的承受能力,是你無能為力的;還有的朋友托辦的事是違反你的主觀意願的等等。遇到此類情況,你應該果斷地說一聲“不”,拒絕朋友的請求。不要認為自己這樣很絕情,其實這樣做恰恰是為了維護你們之間的友誼。

磊磊問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媽媽告訴他:首先,違反原則的事,你若幹了,將來肯定會受到處罰;其次,超越你承受能力的事,你無能為力,如果不說明情況予以拒絕,反而會因為事辦不成而傷害彼此友誼;再次,有違你意願的事你不拒絕,會影響你與其交往的情緒,也會妨礙你與朋友之間的友情的發展。

在拒絕朋友時,應該講究方式方法,不可態度生硬,冒冒失失。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方法有:第一,耐心地勸阻,言明利害關係;第二,向朋友詳細地說明自己的實際情況,讓他理解你的難處與苦衷;第三,用迂回婉轉的方式處置,巧借其他方法,完成朋友委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