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輕鬆應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5)(2 / 2)

錯誤對於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壞事情,那麼如何有效地使用錯誤這一資源呢?

1.父母要讓孩子認識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

當孩子做錯了某件事情之後,雖然父母不應該放大孩子的錯誤對孩子進行嚴厲指責,但是也不應該簡單地一帶而過。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然後從根本上認識到錯誤,並且可以做到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2.父母可以借助錯誤促進孩子的思維創新

孩子的想法是神奇的,同時也是無所不在的。當父母和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時,孩子很可能會因此而有更加奇妙的想法。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犯過一次錯誤而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一如既往地支持孩子。

3.錯誤可以讓孩子和父母更加貼近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他本身就已經很難過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再嚴加指責,孩子不僅不會改正原有的錯誤,很可能會再犯更多的錯誤。當然,孩子出錯時,指出錯誤是有必要的,但是應該注意方式和方法,不應該用粗暴的方式,而應該平心靜氣地指出孩子的錯誤。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父母的指責而疏遠父母,而是會和父母越走越近。

讓孩子遠離“成長問題”

有些孩子有著非常高的智商,但是他們的情商卻低得可憐,致使他們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所以,父母要經常和孩子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對孩子細心一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以便讓孩子遠離“成長問題”。

厭學、早戀、網戀、孤僻甚至是犯罪這些事情越來越多地發生在孩子的身上,不僅如此,還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對於親情表現出冷漠的態度,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並且在人際關係的交往上也存在著一係列的問題。於是,人們把這些孩子劃為“問題孩子”。然而根據教育專家研究發現,這些“問題孩子”的智商基本上是正常的,甚至有的還是智力超群的。但是,他們的“情商”卻相對比較低,他們的情感世界可以說是一片荒漠。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孩子的過錯,而是他們嚴重缺乏情商方麵的教育。

根據了解,“問題孩子”的年齡一般都在3—20歲,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都是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後出生的獨生子女,是備受父母嗬護的一代。看見孩子有這麼多的問題,父母們心急如焚,遍求良方。

一位家長為了孩子,自己整天寢食難安。因為孩子自從上了初二就不大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了,這位家長害怕孩子走進“早戀”的誤區,所以天天都悄悄地“護送”孩子上學,有時候看見孩子與女生交往過密就現身製止。後來,孩子更不願與其多說話了。這位家長到學校和老師交流了很多次,卻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法,自己也很著急。

5歲的蓉蓉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一聲不響玩她自己的小手,然而她的小眼睛卻一直在關注著媽媽,小耳朵也在認真聽著媽媽和谘詢師的談話。因為孩子逆反性太嚴重,蓉蓉的媽媽隻好向心理谘詢師請教。

現在的不少家長都反映如今的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非常希望教育專家能指點迷津,幫助他們解決孩子成長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了呢?教育專家林蔚博士認為,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對孩子的情商教育方麵的落後!我國的普遍教育往往偏重於智商而忽略了情商!學校存在這種現象,家庭教育更是這樣。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拚命工作。他們認為隻要給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對孩子好了,從而忽視了對孩子情感上的教育和溝通,讓不少孩子產生了孤獨感,逐漸變得沉默,然後演變成叛逆,甚至是犯罪。目前的“問題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裏幾代人都寵愛這一個孩子,造成孩子心中至高無上的優越感,使其在與朋友、同學的交往中頤指氣使,也導致沒有要好的朋友,從而陷入孤獨。